内蒙古奈曼旗:十七个调解室让“枫桥之花”开遍金沙大地

发布时间:2022-05-19 14:40:00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枫桥之花开遍金沙大地,枫桥经验在奈曼各个乡镇凝练升华,“南有枫桥、北有通辽”唱响在科尔沁大草原上。

春耕夏耘,万物生长,时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为保障全旗广大农牧民能够顺利进行春耕生产活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公安局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警务战略部署,将护航春耕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深化“南有枫桥,北有通辽”特色警务建设,先后组织建立十七个以社区民警命名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室,积极化解土地权属、农田灌溉、农资纷争、邻里关系、务工欠薪、情感争执等各类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全时空掌控、全链条调控、全过程管控。自四月份护航春耕以来,已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12起,其中土地纠纷215起,家庭及情感纠纷61起,邻里关系纠纷30起,务工欠薪6起,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制创新,“小”调解室的“大”作为

“我四十五亩地,你三十二亩地,凭什么挤我三亩地?谁都别种了!”“你把这斜坡挖了,坡上的地我还怎么种?”“走,找康华说理去!”类似的对话常常发生在奈曼旗新镇的田间地头上。

“康华调解室”是奈曼旗公安局最早建立的一批试点调解室,是新镇派出所与当地党委政府探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以镇司法所派驻,结对律师提供法律咨询的方式,搭建的治安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联动平台,由具有丰富调解矛盾纠纷经验的社区民、辅警担任调解员,可以提供当场调解、延时调解、预约调解、上门调解等多种服务,形成了辐射全乡镇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春耕以来,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3起,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已经成为了奈曼公安践行枫桥经验的一张名片。

治安镇明嘎斯台村有三户人家浇地用的机井需要共用一台电表,近期核算电表电字时发现多出了4200多个电字,三户人家都认为自己记录的数字没有问题,查不出电字亏损的原因,春耕灌溉就此耽误,便拨通了“包玉海”公安调解室电话进行求助。包玉海了解情况后,仅用不到两个小时便将矛盾纠纷化解,并在后期就调查、调解结果进行了回访,看到当事人的笑容,他的心里也就踏实了。“警务下沉后,咱们跟群众距离拉近了,像亲人一样,或者像朋友一样去处,在有些矛盾纠纷需要化解的时候,就当自己家里人一样,有些话可以放开谈,他们也不紧张。一般的调解90%都是在现场调解,咱们这个调解室打造的就是48小时之内解决,这样不耽误春耕生产”包玉海说道。

此外,全旗各派出所积极推动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先后涌现出调解经验丰富的“刘永华调解室”“司志东调解室”、“1+3+N”式的“于晶华调解室”“许贺兴调解室”、跨区域警务协作的“杨贵宝调解室”、善于林业纠纷的“孙士军调解室”等十七个“一所一品、一所一特色”矛盾纠纷调解品牌,有效减少了矛盾纠纷的积存量,避免了小矛盾引发大纠纷事件的发生,实现了“促生产、控发案、保平安”的工作目标,走出一条基层善治之路。

强化宗旨,“小”调解室的“大”满意

“你们的调解很公正、很合理,我很满意”。大沁他拉镇海拉苏村王某某与张某某夫妇,自2014年以来,因反映村里征地补偿款不合理等问题,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大沁他拉派出所“许贺兴”调解室调解员多次上门调解下,成功做通亲属工作,并帮助民警劝解夫妇二人,最终化解了近8年的矛盾纠纷,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大沁他拉派出所是率先推行“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的“样板所”,通过做精“一室”,打造基层警务管理中枢,做专“两队”,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做优机制,实现了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的转变,派出所矛盾化解水平、服务群众能力的显著提升。大沁他拉派出所先后建立“于晶华调解室”“许贺兴调解室”,是最早推行“1+3+N”大调解机制的调解室,各有2名专职调解员和4名兼职调解员,通过整合社区各方力量,积极营造“和为贵、调为先”的人民调解氛围,健全完善了人民调解员队伍,及时捕捉和掌握辖区群众的呼声和需求,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成立以来,“于晶华调解室”“许贺兴调解室”始终秉持“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最多跑一地”的服务理念,将人民调解深入到基层,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7起,调解率100%,群众回访满意度100%,辖区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营造氛围,“小”调解室的“大”声音

强化普法宣传,润物有声,是全旗十七个调解室的重要职能职责,熟知党的政策,学会法律规章,弄清民生业务流程,弄懂网络工具使用等等,是各个调解室调解员的必备技能。平日里,调解员通过面对面宣传、点对点沟通,能够将党的声音、政策法规、“黄赌”“枪爆”“反电诈”以及民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向群众普及,成为润物有声的宣传员。

平安地派出所巧用“一二三四”反电诈工作法深入推进反电诈人民战争,实现辖区一千余天电信诈骗案件“零发案”,当地的“吕龙军”公安调解室功不可没。该调解室依托村两委的基层组织、警务共同体的行业优势两种力量,做好全域覆盖广泛宣传、重点群体精准宣传、文化下乡助力宣传三方面工作,宣传方式独特新颖,内容充实有趣,人民群众喜欢看、乐意听,在不知不觉提高了电信诈骗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反电诈“免疫力”,真正达到了润物有声的效果。

与时俱进,“小”调解室的“大”云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全旗公安调解室坚持疫情防控与矛盾纠纷化解两不误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基层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影响,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应用等措施,推动线上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纵深发展。

“以后咱哥俩得和睦相处,照顾老人的事就按今天商量的办”。刚刚结束的“云”连线,闫某某对“隔空”调解的结果很满意。原来,新镇某村闫某夫妻因其二儿子闹分家,因赡养老人问题与其哥哥产生矛盾纠纷,闫某大儿子在外工作,长期不在身边,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鉴于疫情防控需要,“康华调解室”征得三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启动线上调解来解决此矛盾纠纷,最终三方当事人经过在线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在线确认。

青龙山镇某村于某和刘某因为相邻耕地边界发生纠纷,事很小,其实就是互相挤占一根垄的事,但于某去大连探亲被居家隔离,争议土地无法耕种,成为了争议双方心里的一根刺。“刘永华”调解室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经过民警实地测量,查阅底账,并通过三方线上实时连线,最终确定调解方案,双方同意划定边界不再因此事发生纠纷,春耕生产得以保护,实现了定纷止争、服务群众的社会效果,提升了当事人的获得感。

十七个调解室的建立,是奈曼旗公安局围绕派出所警务机制和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动以派出所为核心的基层基础建设的缩影,实现了警务模式由从前的“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基层基础工作与社会治理“网格化”深度融合,社区警务与全要素网格联动融合,构建了警力向网格延伸、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由平面化转变为纵深立体化,让枫桥之花开遍了金沙大地,让枫桥经验在奈曼各个乡镇凝练升华,让“南有枫桥、北有通辽”唱响在科尔沁大草原上。

(文:张慧楠 许婧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