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带和草原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林下和草原养鹅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提高了林带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在科尔沁区庆和镇南发村,有这么祖孙三代一家子,爷爷在年轻的时候顶风吃沙,一把手一把手地种下了1000亩的林子,38年后孙儿在当年爷爷栽下的林地里将大鹅养得风生水起,祖一辈、父一辈、子一辈三辈人代代相传,勤勤垦垦的在热爱的土地上耕耘出一片绿水青山。2018年张少华的孙子张伟来到这片树林,在林间撒下3000只鹅雏,短短四年,在3000只“带头鹅”的带动下,庆和镇林下白鹅养殖突破30万羽。
张伟和鹅雏在一起(资料图)
张伟介绍说:“咱主要是主打草原鹅,咱卖的时候价格也比别人贵,上膘可能比纯饲料的慢点,但价格咱一斤比他贵个5毛到8毛之间,一支毛翎咱还能卖个四五块钱。两边膀翎坏几根就扣几块钱,你看我这毛翎一个坏的都没有,天天出来还玩儿个水吃个草,心情还好,肉质还好”。
从塑料棚,到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养鹅棚;从小水壶,到可随时蓄水的“水线”。养鹅设施的不断更新,见证了张伟走过的坚实步履。“小鹅王”的名号也逐渐传开了。
“今年,我发展了5户养鹅大户,带动庭院经济84户。”张伟说:“当上村支书以后,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知道做什么事都要顾全大局,我要带动南发村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林地间散养的大鹅(资料图)
爷爷张少华的杨树林,最粗的一棵树树龄已有38年。74岁的爷爷不曾想到,当年点着煤油灯种下的绿荫,会成为白鹅的活动场,让27岁的孙子张伟受益,更让全村人受益,真印证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佳话。
发展林下经济让庆和镇走出了一条生态立体种养殖之路,同时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庆和村,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还鼓励村民发展庭院养鹅,发展庭院经济。在镇、村和企业的扶持下,庆和村引进1900多只基础母鹅,5只母鹅和1只公鹅为一组,农户用很少的钱购买,隔年母鹅产蛋,村上统一回收。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收入丰厚。如今庆和镇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并逐步将鹅产业发展成为集孵化、养殖、屠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文:贾智群 马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