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的生态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2-05-07 11:01:05丨来源:新华社丨作者:柳泽兴、张龙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用坚守换来黄河源头绿水长流。

早晨6时,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的郭洋村依旧笼罩在夜色中。虽已近暮春,室外气温仍接近零下5摄氏度,路边还残留着未消融的积雪。

在一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中,33岁的尼格和6位同村伙伴穿戴整齐,各自骑着摩托车向远处进发。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10公里外的黄河源头之一——约古宗列曲。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自西向东流经我国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其源头之一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这里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生态地位至关重要。

约古宗列盆地内群山绵延,河道曲折(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龙)

尼格巡护黄河源头,已有7年之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滋养我成长的家园,我从小生长在这里,离不开,舍不得。”尼格停好摩托车,心绪如同眼前连绵的草山一般起伏。

让尼格无法割舍的母亲河源头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经历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身处黄河源头的人们甚至出现“守着源头没水喝”的困境。“小时候家门口的草场快速退化,最后竟长不出草来,黄河断流,我们家喝水最远要到2公里外的河流去找水。”谈起昔日场景,尼格唏嘘不已。

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恶化令人痛心。为了保护源头活水,划区禁牧、易地搬迁、垃圾清理、黑土滩治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等措施相继实施,黄河源头生态逐渐好转。其中,“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成为源头保护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牧鞭,从生态的利用者变为生态的守护者。

尼格和同伴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骑摩托开展巡护(摄影: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离家近,能增收,最重要的是还能保护环境,这么好的事儿去哪儿找?”骑着摩托车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约古宗列保护分区内巡护,才仁扎西心中格外畅快。作为生态管护员,才仁扎西每年能够拿到21600元的工资,再加上草原奖补资金,2019年,才仁扎西一家顺利脱贫,昔日贫困户走上了小康之路。

在黄河源头巡护,责任不小,工作也很繁重。生态管护员要巡护源头地区的山脉、河流,还要及时清理垃圾,保护野生动植物。“有时一次巡护就要花费5天时间,尤其在夏天,草地泥潭比较多,摩托车经常打滑,给巡护带来很多困难。”才仁扎西说。

尼格(左三)和同伴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开展日常巡护(摄影: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今年50岁的帮松也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是大家公认的“老大哥”。哪里的围栏有破损、受伤的野生动物如何救治、巡护区域如何划分……帮松心中都有一本账。“有些地方适合摩托车巡护,有些重点地区则必须步行认真勘察,在黄河源头巡护,必须时时注意,不能因为巡护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帮松说。

作为生态管护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并且这种理念正悄然影响到自己的家庭。“我女儿今年6岁,有时她的妈妈会给她讲我的工作是什么,现在我女儿在路上看到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都会主动收集起来,扔到垃圾桶。”尼格笑着说。

才仁扎西准备骑摩托车开展巡护(摄影: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黄河源头的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曲麻莱县正式推行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生态管护员又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曲麻莱地处黄河源头,保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态管护员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在他们的保护下,黄河源头的一泓清水将源源不断向东流。”曲麻莱县委书记谭晟说。

在海拔4400多米的约古宗列盆地,与高寒缺氧斗争,和高山草原作伴,生态管护员用他们的坚守,换来了黄河源头的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