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村干部、网格员甚至村民坐镇调解,用着最接地气的话,说着最通俗的道理,调解着百姓心中的不“平”事,营造了一个山区小村十多年平安祥和的局面。多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平房村创新基层调解方式,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形成了“村干部+网格员+普通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中。如今,“有事儿找村干部”成了这山沟百姓化解矛盾、打开心结的一把钥匙。
解后顾之忧法。村村都一样,户户有不同。“特殊家庭的事儿要考虑长远,要解后顾之忧”这是平房村调处纠纷的一个宗旨。
“昨晚基本一宿没睡觉,村里有个特殊家庭闹纠纷,跑了一晚上。”见到王守君时,他已经为了这个事儿一大早跑了一趟镇上,又跑到村民值树的山上转了一圈才到村部的。原来,村里姜某有智力残疾的妻子和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因生活琐事产生了矛盾,女孩打电话,王守君和村委成员上门调解,基本平息了矛盾。当晚11时,女孩和家人再起纷争并离家出走,王守君带人经过1个多小时的寻找才找到了女孩。女孩儿执意不回家,说村干部就是她的亲人,王守君只好将女孩安排在婶婶家过夜。
“家庭特殊,不能毁了孩子,怕孩子抑郁,去年就带她在旗里的公园玩了一天。”考虑孩子健康,第二天一早,经王守君和镇里协商,把她安置在镇里,和年轻人一起做点事儿。
换位思考法。“有些事情,其实需要的是体谅和理解,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守君说。
2020年,村里有对夫妇吵架闹离婚,网格员了解到这一事情后,第一时间告知了王守君。王守君找了一个和这对夫妻关系好的村民一起去调解。
“像这样婚姻感情上的事儿,要多听女方倾诉,多站在女方的角度考虑,一般都能解决。”王守君显得颇有信心。王守君和村民耐心的倾听完女方的哭诉后,故意留下吃午饭,经过一番家长里短的劝解,双方有所缓和。临走,王守君故意留下话:真要离婚明早给我打电话,开车拉你们去办手续。“到了第二天十点,都没来电话。”王守君笑着说,像这种事儿每年都有,你得听女方说,让她哭诉和发泄,再替她说几句话,劝劝就没事儿了。
就亲就邻法。“有些农村事儿,不是靠政策和文件就能解决的,人是关键的。”王守君说,发动群众协助村里做好纠纷调处,充分利用村民的力量,化解各类矛盾。
村里曾发生一起儿子不赡养老母亲的纠纷,老人一气之下找到村干部要起诉儿子,经王守君和两委成员多方劝解,老人执意不同意村里的调解。无奈之下,王守君只好“请”出自己的母亲,由她出面调解。
“我知道她们老姐俩关系好,一个村住着,说话肯定多少管点用。”王守君笑言。果然,王守君老母亲一席话,让老人消了气,同意村里调解。就这样,一起司法官司被避免了。
王守君说,走司法程序也好解决,但会伤了一家人的和气,后续生活中会出现更多矛盾。
除此之外,王守君还有邀友喝茶法、串门聊天法等去解决平日里发生的摩擦和纠纷。这些看似“土办法”,却在基层纠纷解决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调解成功率也越来越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在化解中宣传政策,在调处中普及知识”是平房村总结的工作方法。2020年,低保政策调整,平房村有11户21口人被取消享受该政策,无一人提出异议。多年来的积极化解换来的是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更体现在十几年矛盾未出村,村中无大事发生。
近几年,平房村以党建为引领,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队。网格员靠前服务,主动排查、受理;村两委协调、化解;并整合村民力量参与化解,开辟了一条调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成功实现了“苗头隐患及时消除、微小纠纷妥善化解、重大矛盾有效稳控”的良好局面。(文:侯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