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玉米带”变“黄金投资带” 开鲁聚集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发布时间:2022-03-01 15:31:44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河北、山西、甘肃、新疆的招商团队万万没想到,会败给产业发展底子薄、缺人才缺技术的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

经过3年的考察,2018年,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和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企业发展的核心版块落户开鲁县,打造百亿级高端医药产业基地。

不仅如此,开鲁县还是全国玉米生物科技和生物医药产业圈内的“红人”,不少业界“大咖”为其背书,该县生物医药开发区建成面积由2014年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1年的14.7平方公里,亿元以上项目由10个增加到29个,亩均产值达56.1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从“一穷二白”到全区领先,开鲁县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深入开鲁县生物医药开发区,所见所闻无不围绕一个“变”字……

发展理念之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打破惯性摆脱依赖,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过去,开鲁县提出打造“八大产业”,平均用力,结果哪个产业也没“养大”,经济发展陷入僵局。

“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谈不上行动上的突围。”开鲁县党政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必须打破惯性思维,从“理念”这个思想根源上转变,搞明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在哪、突破口在哪。

“方向很明确,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是要选好符合开鲁实际的产业发展‘突破口’。”开鲁县主要领导带队调研考察,摸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在多方论证后,选准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玉米生物科技和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突破口,集中资源力量集聚项目、形成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特色鲜明的“玉米经济”发展图谱在开鲁大地徐徐展开。

开鲁县地处“黄金玉米带”,年产玉米160万吨,围绕玉米做文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将工业园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开发区”,紧扣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这一发展方向,建立从种到收、从进厂加工到返田促产的闭合链条,在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中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产品达到6个系列160个品种。从玉米到强力霉素,实现增值252倍,土霉素、强力霉素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8%和18%。

2018年至2020年,该县工业总产值从38.66亿元增加到55.7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9.9亿元增加到12.47亿元,年均增长12%;玉米生物医药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7000人,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5.22万元,促进相关种植户年均增收4.7亿元。同时,产业发展还带动服务业新增就业近6000人,呈现出一二三产业协调互促、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理念之变带来县域经济质变!

招商方式之变——

按“图”索“企”围绕产业链选定招商对象,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从2014年引进第一家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制药企业华曙生物开始,开鲁县生物医药开发区不断有新企业“落户”,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研发中心3个。

为啥这些企业对开鲁县“情有独钟”?

来到内蒙古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在与公司董事长高伦深入交谈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开鲁处在玉米主产区,地方的产业政策就是发展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我们公司从事制药生产20多年,产业方向也是玉米生物科技,和开鲁县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2018年,该公司在全国多地考察后,最后选择了开鲁县。“没有选择其他地区,因为他们的产业方向不太明晰,开鲁这十几年来一直在搞玉米生物科技,我们从2014年就跟开鲁县政府接触,经过观察发现他们在做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的时候很执着、很有韧劲、很有定力,我们觉得在这个地方投资兴业发展空间非常大。”

开鲁县围绕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按照“玉米经济”发展图谱选定招商目标,着力在开展精准招商上下功夫,有效提升招商引资成功率。

该县依托行业协会对全国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类型、产品特点、发展方向、转移趋势等进行梳理、分析、研判,聚焦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区,明确并积极对接重点招商对象;主动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学术研讨、年度会议和各类会展,紧盯头3天“黄金期”,边掌握最新信息,边接触企业界“大咖”,有的放矢进行铺垫、做细工作;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产业布局方向,密切跟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潜心研究目标企业最急迫解决的难题在哪里,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针对华北制药面临地方园区搬迁整合、产业集中整顿等困境,开鲁县主动提供承接产业转移方案,党政主要领导11次登门洽谈,最终,在同27个招商地区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为了引进圣雪大成、金玉峰集团这两个链主企业,县委主要领导登门向企业毛遂自荐,组织专业团队盯跑7年,这两家企业原本只打算转移部分生产线,最后把整个生产链都搬到了开鲁县。

对认准的企业和项目,开鲁县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无论目标企业态度如何,都不轻言放弃,无论工作多忙,每年外出招商都在50天以上。

凭着这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韧劲,该县成功引进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个,集中打造了玉米—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玉米—淀粉—葡萄糖—利福霉素—利福平、玉米—淀粉—山梨醇—维c、玉米—淀粉—抗生素中间体—头孢4条产业链。

招商方式之变带来产业发展质变!

服务方式之变——

转变“甲方思维”,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全周期“保姆式”服务让项目落得快发展好

“最多跑一次”、“拿地即开工”,这样的高效服务让在开鲁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获得感爆棚。

“开鲁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刚来的时候,短短1个星期就完成了临时用电、临时道路的铺设,让我们企业顺利进场施工,实现3个月完成主体建设。”内蒙古君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荣敏对开鲁县为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赞许有加。

宁可程序让项目,也不让项目等程序。

该县投入166万元,超前完成压覆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十个事项区域评估,变企业申请后评审为政府提前服务。县林草部门对项目使用林地在可行性报告阶段就提前介入指导,同步勘察和审验,大大缩短项目审核通过时间。2017年,该县率先在全区实行“拿地即开工”,为企业全程帮办代办领办,全流程优化审批程序,实行非核心材料容缺受理、承诺办理,1日内发放施工许可证,保证项目按期开工。2020年以来落地的10个项目,完成用地审批时限与同类地区相比平均减少10天以上,让企业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

不让项目等配套,做好配套等项目。

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对环保、安全条件要求较高的需要,该县投入4亿多元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固废、污泥处置中心,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危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创新推出“安全管家”、“环保管家”服务,打消企业顾虑和担忧;围绕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对电、汽两大生产要素的急迫需求,实行园区企业电、汽直供“全覆盖”。面对能耗“双控”政策约束,该县支持圣达生物、圣雪大成两家企业建设热电联产项目,政府投建蒸汽管道,年减少能耗8000吨标准煤;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就地直供清洁电能8.55亿度,置换能耗25.6万吨标准煤,为更多项目投产运营预留空间。

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轻装上阵。

开鲁县委牵头建立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一名县直部门负责人跟进、一包到底的“三个一”制度和包联代办、承诺盯办、定期回访、座谈交流“四项台账”,每月初由工作专班上门征集企业诉求、月末评估落实成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市委主要领导率开鲁县新老班子成员赴苏、浙、冀等地上门拜访入驻项目企业总部,交接合作“接力棒”,听取意见建议,对企业诉求返回后即现场办公解决,并指派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每两个月到开鲁县搞一次现场办公,市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进行一次现场调度,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链主企业华曙生物在建时,由于股东分歧,项目面临“投产即破产”的窘境,政府果断出手,帮助协调贷款6500万元,及时化解企业资金危机,保证项目顺利投产;华北制药项目在建时,由于抢占市场需要,决定提前试车生产,必须同步实现通电、通汽,开鲁县面对至少需要半年完成的工程任务,全力组织攻坚,硬是用3个月时间实现竣工……“这边的营商环境不是只有领导重视,在办事的时候,从上到下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一切为了把企业引进来,让企业留下来、发展好,他们的思路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来开展的。”内蒙古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伦道出了企业家们的心声,“我们2018年刚来的时候只有两家企业,到现在入驻企业有几十家,正是因为口口相传,大家才对开鲁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而且事实证明,我们选的这个地方也是正确的。”

服务方式之变带来营商环境质变!

2021年,开鲁县生物医药开发区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内蒙古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园区内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将增加到40户,产业规模将超过600亿元,创造90多亿元利税,吸纳3万多人就业。

聚企成链,集链成群,“黄金玉米带”变成“黄金投资带”。

(文: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