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以身许国 足以气壮山河

发布时间:2022-01-18 10:05:00丨来源: 新华网丨作者:李倩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让那些感人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1961年,当王淦昌得知组织上想安排他去搞原子弹时,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

演出现场(新华网发)

60多年来,一批仰望天际的“两弹一星”元勋为了国家利益在戈壁深处默默奉献。60多年后,一批仰望“两弹一星”元勋们身影的文艺家,满怀国家情怀地创作了一部恢宏磅礴,足以气壮山河的大型交响诗画《我愿以身许国》,向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致敬!

演出现场(新华网发)

埋藏了20年的情怀接力

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我愿以身许国》就是一部富有的作品,从幕后到台前,它无数次让演员和观众泪流满面。

《我愿以身许国》取材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故事,借鉴交响乐与诗歌的语境词汇,讲述了“两弹一星”英雄群体用汗水、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筑起新中国安全屏障的动人故事。

20年前,编剧、导演腾和在工作中接触到“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挖掘了大量中国科学家们鲜为人知的故事。20年间,科学家们的故事深扎在腾和心底,“两弹一星”精神时刻感召着他。

腾和讲述“两弹一星”元勋故事(新华网发)

2019年3月,埋藏在腾和心底的这颗“种子”被激活了,“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让那些感人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随即,他向词作家克明、好友苏日娜发出邀约,共同创作这部作品,三人一拍即合,《我愿以身许国》的火种就此被点燃。

腾和担任总策划、克明担任主撰稿,苏日娜担任艺术指导。没有经费,几位主创零酬劳参与其中。

分工之后,3人向圈内好友发出邀请。受邀的文艺工作者们都深深地被剧本感动,纷纷表示不计报酬,克服困难也要参与排练。

从2019年3月首次动员到2019年8月首演,短短5个月时间,“两弹一星”元勋们的故事从纸上走上舞台,走进了观众们的心中。

腾和心底的“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

隐藏在诗歌曲声中的真挚致敬

腾和说,策划这部剧时,主创们创新性地提出“交响诗画”表演形式,把诗朗诵、歌曲、交响乐、视频画面结合在一起,力图用交响乐磅礴的气势加深故事的立体性,衬托出这段故事的厚重与沧桑。

克明怀揣着对元勋们的感佩之情,全身心投入创作,反复斟酌每一个字,每一句诗行。

 克明指导演员排练(新华网发)

这部作品中,有钱三强和何泽慧温暖美好的爱情故事、奋斗故事,有邓稼先和杨振宁世纪约定的章节,也有普通汽车兵王来舍身保火箭的感人情节。一个一个关于蘑菇云升腾天际背后的故事,形象立体的将“两弹一星”元勋们“我愿以身许国”的壮烈情怀,呈现在舞台上。

“这部作品是我流着泪完成的。”克明说。

作曲家张新化用20天时间完成了5场交响乐曲目,每一场的创作都是一气呵成。

“看到台词,我一下就被抓住了。”张新化回忆,一次他从早上5点开始创作,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一曲创作完成后,已是下午5点。

自2019年8月首演以来,主创们一直沉浸在故事里,反复地被感动着。2021年,他们决定再次复排《我愿以身许国》。这次复排完善和优化了剧本,新增了鲜为人知的珍贵视频画面,在舞台展现上融合了更多元先进的形态。

1月17日晚,《我愿以身许国》复排首演在内蒙古艺术剧院举行。

台上,演员们情感饱满、激情演出。台下,观众掌声不停、泪流满面。

深藏于心的精神传承

“作品大气恢宏,艺术感极强,没有口号,却感人至深”“应该大力宣传科学家献身祖国的事迹”“交响乐、诗歌、大屏幕画面有机结合,荡气回肠”……复排首演,观众好评远超主创者的预期。

回望来路,克明常常向腾和感慨,“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啊!”他们都知道,支撑他们的是“两弹一星”精神,是元勋们以身许国的力量。

“两弹一星”亲历者们为《我愿以身许国》提供了丰富素材,每一段故事都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创作中,腾和和克明常常为故事的取舍纠结,“每一段都想写,每一段都值得写。”克明说,《我愿以身许国》只是一个开头,未来还有很多“两弹一星”的故事要讲述。“两弹一星”精神要弘扬,作为文艺工作者,任重道远。

张新化在排练(新华网发)

一走进故事就“出”不来的张新化,计划要将这部作品的交响乐部分改成一部完整的交响组曲。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愿以身许国》的底蕴和寄托,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