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草木繁盛,花鸟为邻。这般田园诗意,凝聚着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草原钢城”包头市,离黄河不远处的蓝天白云下,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酚氰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全部得到综合利用。
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2019年以来投资162亿元创建“无废城市”,实施了300多个污染防治项目。“近些年生态环境变化太大了,公园绿地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绿色宜居!”昆都仑区居民苗娜娜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党的十九大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为内蒙古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吹响嘹亮号角。
5年来,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向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目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8年,内蒙古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及周边地区为主阵地,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将时间的刻度拨回今天,内蒙古累计完成“散乱污”企业治理1969家、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50台7629.4万千瓦,实施清洁取暖改造19.54万户,并下大力气严禁秸秆焚烧,为全区空气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全区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由2015年的2个增加为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0.8%,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5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向着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目标,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滋润一方土地、养育沿岸百姓的“母亲河”“母亲湖”被人们深深眷恋,让这些河湖永葆青春活力是内蒙古各族儿女的心声。
精准施策方能落地见效。内蒙古梳理出制约碧水保卫战考核任务完成的痛点和堵点,对症下药,将全面改善河湖水质、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狠抓工业污染防治等方面涉及的23项具体攻坚任务纳入碧水保卫战行动方案,并全力推进重点任务实施。
碧水保卫战成绩耀眼。13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由50.0%提高到59.2%,劣Ⅴ类水质由22.6%下降为14.4%,21个国考河流断面水质全部消劣,实现水质升类。重点湖泊及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全面加强,“一湖两海”水质成因及水质改善目标论证完成,乌梁素海水质提升为Ⅳ类,呼伦湖、岱海水质稳中向好。
向着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目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而种地产粮离不开优质的土壤。
内蒙古的土壤污染防治策略,在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下,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同时,加大农村牧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和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今年,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8%、90%以上,47个地下水国控监测点位极差比例为17.02%,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2.1%,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
到2020年底,内蒙古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内蒙古还相继制定修订了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20余部地方性法规,将保护生态纳入法治化轨道,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臻完善。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未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必将倍加珍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果,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努力奋斗。(原标题:千秋大业,让碧水蓝天净土美景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