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奋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8-11 15:4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姜雪婷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站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牢牢把握发展的目标定位,奋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牢牢把握发展的目标定位,奋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打造产业新优势,推动千亿级绿色煤电铝产业集群发展

盛夏的霍林郭勒大地,百花争艳,鸟语蝉鸣,一派繁盛的景象。无论是城市乡村、园区车间,到处都能触摸到工业经济发展的跳动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霍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的劲风热潮。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持续巩固、发展和延伸“煤电铝”全产业链,累计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17个、完成投资552.5亿元,形成电力装机705.75万千瓦、电解铝产能228万吨、铝后加工产能204.6万吨,诞生了球形铝粉、铝银浆等附加值万元以上的“拳头产品”。鸿骏、锦联、创源、联晟、旭阳等一批重点企业蓬勃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初步构建了以铝及铝后加工产业为“龙头”,以能源电力、生态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配套,多元发展、产供互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的集聚力、创新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今后五年,霍林郭勒市将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巩固煤电铝全产业链,以铝后加工产业为重点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铝产业迈向高层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按照发展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排放低“两高两低”的思路,瞄准高端铝箔、高性能铝合金、铝染料、铝压铸型材、汽车铝饰品、轨道运输等方向,引进和发展高端铝后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集群效应,打造更多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获取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力争到2025年,新增再生铝产能100万吨,铝后加工产能突破320万吨,新增产值57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

强化新能源绿色供给。立足霍市发展新能源的产业优势、配套优势、消纳优势和先发优势,加快传统能源产业的节能改造和智能改造,采取绿色填充、5G技术应用、现代大型智能化井工开采等方式,实施煤炭绿色开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统筹考虑规划选址、电网接入、通道建设、火电调峰、消纳效率等因素,建立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确保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到25%。

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重点企业改进工艺、降低能耗,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增强工业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利用能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提升计划,抢抓国家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宝贵机遇,探索发展电力设备、汽车模具及零部件等制造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实施一批升级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数字智能车间,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

打造生态新标杆,撬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盛夏的霍林河,从花草芬芳的敖包山公园,到城北百鸟飞舞的静湖国家湿地公园,从绿草如茵的矿山排土场,到对望而立的可汗山景区,高原大地生机勃勃,一幅“大美霍林郭勒”的画卷正渐次舒展开来。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根本性、整体性好转,累计绿化治理3.5万亩,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5家,所有应治可治区域全部动态“清零”,用3年时间补齐了40年的治理欠账。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全年全域禁牧,累计回租种草4万亩、修复草原便路5000亩,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8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50天以上,蓝天白云成为霍林郭勒最显著的生态标识。

今后五年,霍林郭勒市将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培植绿色发展优势,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贡献。

涵养提升全域生态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绿色矿山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强化矿山生态管理。认真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流湿地专项修复保护。深入研究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林长制”“草长制”,采取多种方式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打好蓝天保卫战,用好煤电铝全产业链减排策略,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推动“清四乱”工作常态化;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严防农牧业面源污染,开展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零增长”行动,保证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严格执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和能耗指标交易。全面推广“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模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打造民生新高地,提升百姓幸福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霍林郭勒市将可用财力的70%用于民生领域,投入6.3亿元实施人大票决制民生实事39项。全市建档立卡218户476人全部脱贫,没有新增贫困和返贫情况。新增城镇就业101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低保标准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中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在通辽市前列。

今后五年,霍林郭勒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做优民生事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提高就业整体质量。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逐步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规模,健全劳动力供需信息发布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主导产业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作用,加强与各类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优秀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促进教育提质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培养“心中有党、强国有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优化师资力量配备,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地区教育综合实力,确保教育水平走在通辽地区前列。

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扩大“医联体”布局,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队伍。建立“中、蒙、西”相结合的医药体系,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推广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拓展“家庭签约医生”覆盖面,优化母婴保护、儿童营养、青少年健康、老年人保健等管理服务,大力提倡全民健身。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强化低收入群体帮扶解困工作。推动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深度融合,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落实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着力减轻群众负担。进一步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健全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衔接机制。 (文:姜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