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获颁“七一勋章”

发布时间:2021-06-29 16:37:44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为改变牧区落后面貌,为建设和保护草原,廷•巴特尔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

他是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已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他,就是“草原之子”廷•巴特尔。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廷•巴特尔获颁“七一勋章”。 

廷•巴特尔于1955年出生,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74年,19岁的廷•巴特尔和其他知青一起来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自此再没离开过。

萨如拉图雅,汉语意为“美丽的霞光”。廷•巴特尔曾回忆起这个地方时说:“第一个感觉就是特别贫困”,牧民们连被褥都没有,棉袄上拽点棉花捻个捻儿,插在羊油里面就成了灯;很多牧民一生都没出过嘎查,从未见过汽车,写一封信到呼和浩特,要半年才能寄到。

为改变牧区落后面貌,为建设和保护草原,廷•巴特尔扎根于此,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

“牧民”二字,在廷•巴特尔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资料图,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刚开始,打草、放牧、剪羊毛、制作奶桶、修马鞍子马绊子……凡是牧区生产、牧民生活需要的,他都一样样钻研琢磨,一样样弄懂学会。牧民们都说,城里来的知青巴特尔是个能工巧匠,没有他不会做的东西。

上世纪80年代,萨如拉图雅嘎查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当时已成为嘎查长的廷•巴特尔把嘎查的1.4万头(只)自留牲畜和数万亩草场分给每户人家,把没人要的草场和牲畜留给了自己,队里的棚圈、马车、拖拉机等财产,全部分给牧民,自己一样没要。他成了全嘎查最贫困的人。

之后,他率先在自家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率先在休牧的草场上种草籽、改良牧场,率先实行“打草不拉草”,搞棚圈建设;接着又把自家数百只羊全部卖掉,改养牛,并根据当地的草场情况,提出了牧民们听得懂、能信服的“蹄腿理论”:“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他不厌其烦地向牧民做工作,让大家了解到“减羊增牛”的好处。

廷•巴特尔(中)和牧民们在一起(资料图,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带领牧民致富,他自掏腰包建起牛业公司,并承诺“公司赔了算我自己的,赚了都分给牧民”。之后的十几年,公司为嘎查牧民上医保、为考入大学的牧民子女提供赞助等。2018年公司解散时,他把公司的235头牛和16万元全部分给了牧民。

他还在家里建起了一座全盟农牧民培训中心,掰着指头给牧民算收入账、成本账、劳动账、生态账,把几十年生产生活中钻研摸索出来的有效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牧民。

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廷•巴特尔不畏艰辛地坚持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草原人民,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今天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