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飘落、杨柳依依,立夏时节的二连浩特生机勃勃,市中心东北9公里处的盐池西北坡,一道道围栏在青草间随势蜿蜒向前,一处古驿站遗址被妥善保护。伊林驿站曾坐落于此,数百年来与盐池相伴、同古道相依,默默守护口岸小城四季之美,见证这里风雨变迁。
依托晚清时期伊林驿站遗址为原形建造的伊林驿站博物馆就在遗址不远处,馆内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及承载时代记忆的实物,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厚重的驿站文化历史画卷。在伊林驿站厅,讲解员正向游客解说一张伊林驿站的老照片,画面中客房、物资库、菜窖、电报房等房屋错落有致,电话线、电线杆清晰可见,屋前停放着货物和勒勒车,一派繁忙景象。“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伊林驿站,不仅是张库大道的重要节点,更是二连浩特古老历史的印证……”伊林驿站的往日辉煌从解说员口中娓娓道来,火车的鸣笛声从窗外频频传来,在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内,驿站古老的历史与口岸繁荣的当下交织在一起,伊林驿站的光芒顷刻间交相辉映地涌入眼底……
历史上,二连浩特是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元朝时期,有一条由大都(今北京)经上都(今正蓝旗)、哈喇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等地通往欧洲各国的驿路途经二连浩特,并在当地设了玉龙栈;清朝时期,该驿站成为内地商贾前往北方草原进行茶叶以及其他物品交易的重要站点,当时称“伊林”驿站;1899年,在此架设通往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电话线,并设立电报局;1918年,张家口至库伦的汽车运输线路开通,伊林驿站为这条汽车运输线上的重要站点,汽车站名为滂北站。
“张库汽车客货运输线路以商业运输为主,从张家口出发到达库伦需要4天时间,两地定时对开发车,途经庙滩、乌兰淖尔、滂江(今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境内)、滂北等多个站点。除旅客运输外,从这条线路上多出口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主要进口皮毛、药材等货物。”二连浩特市国家地质公园原负责人宁培杰表示,张库公路是我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对于当时有出境需求的人员来说,选择这条道路会更加便捷。
如宁培杰所述,张库大道所经的大部分地区都在锡察草原,并且向锡察草原腹地辐射,这些对锡察地区不能不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苏联十月革命之后,这条通道对传输革命思想,扩大中国共产党对锡察地区的影响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据史料记载,为“靠近苏蒙,培养干部,争取援助”,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分别制定过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便捷的张库大道的滂江、滂北等地已具备电报、电话的现代通讯条件等诸多便利因素,使中共中央选择这条通道作为向北发展的重要秘密交通线之一。
1925年10月,多松年、乌兰夫等5人受中共北方区委选派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途经伊林驿站;1926年1月1日,冯玉祥迫于日益险恶的国内形势提出和平呼吁,通电辞职,3月20日取道平地泉(现集宁)经蒙古前往原苏联访问,期间曾在伊林驿站落脚;1934年初,吉雅泰和助手毕力格巴特尔混在旅蒙商人中越过中蒙边境,从二连浩特经四子王旗回到土默川家乡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很多重要干部由此来往莫斯科、乌兰巴托,许许多多的进步青年也由此出国寻找真理,这个曾经的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站点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清脆悠远的驼铃声到中欧班列长龙般呼啸而过,由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发展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历经数百年的古驿站见证着二连浩特这片土地变迁与发展。如今,这座生于古驿道、兴于对外开放的城市正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紧扣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口岸优势,不断加快打造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刘阿芳 耿敏 苏日嘎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