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是相会的地方吗?走近锡林浩特额尔敦敖包,来一场穿越之旅

发布时间:2021-05-26 15:53:3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赵明霞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华灯初上的夜晚,昏暗的灯光照亮这座不算太大的城市,额尔敦十三敖包的沉稳内敛,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视频】走近锡林浩特额尔敦敖包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敖包相会》,使“敖包”一词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也为“敖包相会”赋予了浪漫的主题。

那么,敖包是“相会”的地方吗?草原上的敖包到底承载着什么样的意义,引得众多草原儿女千里迢迢相赴、虔诚拜祭?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举行的祭敖包活动

敖包,直译是“堆”,是草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以石块组成,顶端有旗杆、吉祥彩色布条和幸运之旗,象征人们的虔诚心意。祭敖包就是通过它祭天地、祭祖、祭水火等神,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平安等。

在路边有敖包,那是祈望道路畅通的;湖边有敖包,那是祈望圣水长流的;草场边有敖包,那是祈望水草茂盛的……任何路过敖包的人,都可表达自己的敬意:增加一块石头,洒点酒或奶,献一条哈达或其他物品,然后顺时针绕敖包三圈,口中祈祷。

祭敖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蒙古民族崇尚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理念,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草原儿女在祭敖包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祭敖包越积淀、越深厚,越流传、越久远。2006年,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申报的“祭敖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盟政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的额尔敦十三敖包作为锡林郭勒大草原众多敖包中的一枝独秀,成为可供后人追溯历史的重要文化印记。

额尔敦敖包座落在锡林浩特市区北端。“额尔敦”是蒙古语,译为“宝”,“敖包”译为“堆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是一年一度的额尔敦敖包祭祀的日子,各民族群众齐聚额尔敦敖包山下,参加传统祭祀活动,共同祈福草原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

在额尔敦十三敖包举行的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

额尔敦敖包始建于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由十三个敖包组成。中间大敖包后还有一个水祭坛,祭坛中的黑白日月图寓意与日月同辉。中间的大敖包为佛祖敖包,也是原阿巴哈纳尔旗敖包;左边的第一个敖包是贝子庙朝克沁主殿敖包;右边第一、二个是贝子庙敖包,剩下九个敖包分别是原阿巴哈纳尔旗所辖9个佐的敖包(佐也就是现在的苏木,相当于乡)的敖包。按照蒙古族崇尚数字9的习俗,额尔敦敖包山的台阶一共建了171阶,171是19个9组成,171相加也是9。

祭敖包时,首先点燃香火,同时将祭品献于祭坛之上。然后,要顺时针绕敖包三圈(既可以绕十三个敖包,也可绕主敖包)每每走到主敖包正面,都要停顿下来许一个愿。绕三圈后,把哈达系在敖包的围绳上,然后到祭坛右侧,喝奶酒、吃奶食。

祭敖包一般只许男人祭祀,而额尔敦敖包男女都可以祭。祭完敖包后,还要举行规模不等的那达慕,主要项目是赛马和摔跤,利用这个机会,人们可以互相交流,男女青年可以互表爱意。如今,祭敖包仪式已成为草原人的综合聚会。

祭敖包仪式日益成为草原人的综合聚会,也成为非遗文化展示的平台

除了用来拜祭,敖包还有标志的作用。由于敖包的位置通常很显著,在当地的知名度也很高,游牧人在辨别方位时会以此为坐标,叙述自己的位置时就说在哪个敖包附近、哪棵树的前面等。还有各部落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界桩曾以敖包为标记。在过去的一些地图上,就标有作为国界的敖包。

草原上的敖包,是文化、是信仰、是传承、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相会”的地方,更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居所,精神的象征,是草原儿女对天、地、自然、万物……爱和信仰的表达和尊重。

夕阳下的额尔敦十三敖包

华灯初上的夜晚,昏暗的灯光照亮这座不算太大的城市,额尔敦十三敖包的沉稳内敛,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文:中国网记者 赵明霞;部分资料来源:《游牧精神》巴义尔著;部分图片来源:“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