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巾帼铁娘子”于艳春: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1-02-26 18:46:3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杜依 董鹏 李子赟 高原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在科尔沁区,于艳春有着“巾帼铁娘子”的称号,这位基层女干部每天早出晚归,扎根乡村,将梦想写进泥土里,将个人的奉献融入时代洪流。

2月25日上午,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的党员干部们围坐在会议室,认真观看着大家期待已久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直播,当在镜头中看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庆和镇党委书记于艳春的身影时,会议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在人们看来,这个荣誉不仅属于于艳春一个人,更是对庆和镇每一位参与了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的巨大鼓舞。

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用在于艳春身上,再恰当也不过了,在科尔沁区,于艳春有着“巾帼铁娘子”的称号,这位基层女干部每天早出晚归,扎根乡村,将梦想写进泥土里,将个人的奉献融入时代洪流,一往无前、脚踏实地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用庆和镇党群服务中心科员张磊的话说:“于书记没有上班的点、也没有下班的点,每天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咱们乡镇,能在乡上住就在乡上住,早上四点多也能在村头看见她,晚上八点多也能在村头看见她,全身心地投入咱们这扶贫工作,那是我们的榜样。”

在脱贫攻坚战中,于艳春结合各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因人而异,从招商引资到谋划产业,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发展庭院经济,脚踏实地为贫困户寻找脱贫的路子,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在庆和镇每一位扶贫干部心里,于艳春就是他们的榜样。

再有几天,庆和镇火犁村的西红柿就要上市了,不管刮风下雨,于艳春每天都会来大棚里瞅瞅。去年九月份,于艳春信心满满地带领镇村干部谋划起种植西红柿的产业振兴之路。大家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加油干,很快,46个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精心栽培的小小株苗儿长势喜人,但一场场考验却接踵而至。

2020年12月,一场场大雪接踵而至,“好像把十年没下的雪都集中在一个月下了”,对大棚的抗雪灾能力是一个极大考验;2021年春天,又经历了两三场大风,最大风力达到九级,加上疫情影响,西红柿的上市时间比原定推迟了20多天。

面对这么多突如其来的考验,“铁娘子”于艳春悄悄地抹了眼泪,因为从谋划这份产业开始,于艳春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爱。多少个白天踏着泥泞考察地形的辛劳,多少个夜里难入眠想良策的忧虑,她将所有的心绪和期望都融进了这片土地。她说:“我家孩子我也没这样养,设施农业既承载了我们镇村干部对我的一份信任,也有我的一份期盼,我觉得设施农业肯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渠道,这条路走通了,可能是一通百通。”

抱着这份责任和期望,于艳春终于等到西红柿红了的日子,预计产量可达180万斤。面对丰收,这位镇党委书记又“变身”成了销售员,跑起了销路。根据她的规划,西红柿的销路之一是市场批发,目前联系的经纪人已经实现了每天五万斤左右的销量,同时当地还与电商、学校、物流园、蔬菜基地、个人团体、公司企业合作,许多单位都慕名而来,提前订购庆和镇这充满了儿时味道的西红柿。

西红柿的订单不间断,于艳春却一点都不敢懈怠,走到哪儿,活儿就干到哪儿,大棚的维护管理、西红柿的修枝剪叉、销售走什么模式、产品用什么包装,她都会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于艳春的头脑里还谋划着更大的未来:“中成药种植也能带动我们集体经济和农户发展,蔬菜产业我们初具规模,红干椒是4万亩,西瓜每年能达到15000亩以上,庭院里可以养禽类,还有通辽地区的锦绣海棠……”在她的谋划里,庆和镇未来的产业之路越发丰富、清晰。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如今的庆和镇,于艳春推动的鸽子产业订单不断,白鹅孵化场75天见效益,促进的沙棘和中蒙药材基地、中药饮片加工厂落户庆和镇,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超过300亩、露地蔬菜超过8万亩,基础母羊养殖、白鹅养殖、菊花种植、锦绣海棠栽植等庭院经济产业百花齐放,“清风碧波水清浅,果红鹅白菊花黄”的迷人景象遍布庆和镇。

在以于艳春为代表的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2020年9月底,庆和镇原有贫困人口581户、1580人全部脱贫。于艳春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她的精神和干劲儿,激励着一大批科尔沁人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勇往直前,努力奋斗。

(文:杜依、董鹏、李子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