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发布时间:2021-01-11 14:50:00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韩学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加入32项环境或生态公约,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加入32项环境或生态公约,负责牵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RAMSAR)、《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UNCCD)3个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工作,参与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WHC)、《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涉林草国际公约,围绕林草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加缔约方大会等公约机制性大型会议,并组织世界范围内大型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我国湿地保护成就屡获国际组织表彰。

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目前我国已建立57处国际重要湿地、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000多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为52.19%。“十三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之路。2018年,原国家林业局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荣获湿地保护奖的优秀奖。同年,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雷光春教授荣获湿地国际颁发的“卢克·霍夫曼湿地科学与保护奖”。2012年以来,《湿地公约》历任秘书长对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

——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屡获国际组织肯定。

我国于1980年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并于1981年正式生效。我国履约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多次当选CITES常委会亚洲区域代表,目前我国还担任公约常委会副主席国。201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国家林草局“亚洲环境执法奖”,表彰国家林草局在加强部门间执法协调、推动国际合作、联合打击跨国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领域的突出贡献。该奖项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立,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打击环境犯罪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是专为打击野生动植物跨国非法贸易而设立的国际合作团队奖。

——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屡获国际大奖。

多年来,我国在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术,在治理土地沙化的同时带动了几千万沙区人口脱贫,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承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联合国环境公约大会即《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原国家林业局荣获“全球荒漠化治理杰出贡献奖”,大会被评为公约史上成果最显著、服务最完善、各方最满意的一次会议,为我国后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其他环境公约大会提供了有益借鉴。公约秘书处在2019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上,感谢中国团队出色完成了2017-2019年的公约主席国工作,称中国的履约工作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凝聚力;亚洲区域代表赞扬中国将公约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非洲区域代表则称,中国履行公约主席国职责的过程,给全球防治荒漠化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我国林草工程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人工林面积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40多年保持“双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世界绿色的增加中有1/4来自于中国,植树造林占比达42%。三北工程4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被国际社会赞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2018年荣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9年2月,《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对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作了详细介绍,呼吁全球学习中国的土地使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