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无人值守”点亮智慧矿山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15 16:45: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日,在国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一号输岩系统生产现场,两位“新员工”正式上岗。

近日,在国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一号输岩系统生产现场,两位“新员工”正式上岗。别看它身材矮小,工作起来却是干劲十足,设备全巡视工作1个小时,相当于8人2个小时的工作量,工作效率立竿见影。这两位“新员工”就是南露天煤矿输岩系统“无人值守管控项目”中的智能化轨道巡检机器人。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煤矿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南露天煤矿一号输岩系统“无人值守管控项目”是一套针对输岩系统研发的具备无人值守、远程介入、机器人巡检、智能分析、动态管控的智能化综合工业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无人值守巡检机器人、PHM预测性维护、AI机器视觉平台及三维数字矿山技术,基本实现了土岩破碎站无人操控和带式输送机的无人巡检,同时通过设备传感器、三维组态、激光探伤及ICT技术手段,不仅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控能力,并且在检测完整性、图像分析领域突破性的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已于11月27日完成项目验收,并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南矿一号输岩系统长达4.68公里,即便是8名巡检工每2小时进行一次巡检作业,依然会出现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问题及系统故障的现象,轻则影响设备运行导致非计划性停机,重则会造成皮带撕裂,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不单有35台智能化视频监控装置监视着整套设备的运行状态,更是有两台机器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检作业,如遇设备故障,通过手机APP即可接收到管控系统云平台智能诊断的故障情况报告,相比以往有人值守,解决故障的时间缩短了50%—90%。”该矿运行队长吴海军介绍说。

带式输送机作为煤矿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维保仍以计划性检修与事后维修为主,此次“无人值守管控项目”的顺利验收,将彻底改变传统运维方式,一方面通过替代人工实现了对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另一方面,结合PHM设备管理系统和机器视觉平台,全面形成了“动态管控+智能机器人+主控调度人员”的三道安全防线,充分保障了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可视、可控。据统计,装配“无人值守管控项目”后的1号输岩系统,其运行班组岗位人员预计可从每班12人减少到每班6人,每日减少人工18人次,全年可减少人工6570人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南露天煤矿积极探寻“绿色+智慧”发展新模式,激发矿山生机与活力,一方面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围绕“一年大变样,三年彻底整改,全力打造我国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的政治目标,全力塑造露天煤矿生态治理修复的典型示范,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生态治理资金3亿元,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0605亩,种植牧草、灌木等各类植被种植120052株,矿山逐渐染绿。另一方面围绕智慧矿山建设,以“设计先行、硬件支撑、软件提升”的发展思路,在采矿设计中,将“穿、采、运、排”环节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在硬件支撑上,实施输煤、输岩系统无人值守试验,输煤胶带冬季防冻粘抑尘系统与破碎站抑尘等新型装置,积极推进自卸车无人驾驶及换电重卡等绿色技术应用,软件提升中,围绕生产的全过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手段,加速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进程,一个更加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新潮矿山”正在加速建成。                (作者:美丽、曾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