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冰川守望者:守住祁连山的生态红线

发布时间:2020-10-13 16:55:15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郑思哲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为了守住这条红线,有一群人放弃安稳的生活,甘愿在数万公顷的无人区内坚守,只为保护好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棵草,每一只野生动物,避免让八一冰川的壮阔停留在后来人的文字与影像里。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区域内,一道冰雪长城涵养着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黑河,这就是八一冰川。千百年来,正是这座绵延数公里的冰川上融化的点滴冰水,确保着黑河的奔流不息,孕育着祁连山脉的众多生灵。

水乃生命之源,守护好这座冰川,就是守护住了祁连山生态的红线。为了守住这条红线,有一群人放弃安稳的生活,甘愿在数万公顷的无人区内坚守,只为保护好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棵草,每一只野生动物,避免让八一冰川的壮阔停留在后来人的文字与影像里。

“快看,那是一只野狐狸。”9月2日10时许,祁连山国家公园沙龙滩管护站站长祁进贤带领两名生态管护员前往八一冰川巡护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只野狐,此时巡护车辆离开管护站仅仅十几公里而已。拐过一个弯后,几只藏原羚出现在车辆右侧的草原上,听到汽车的轰鸣声,藏原羚回头望了一眼,便迅速跑向了远处。再向前几公里,一只站立在道路左侧石堆上的老鹰用犀利的双眼看了眼奔驰的汽车,便不再理会,又将目光投向了身后的数个洞穴。

这样的场景对于这些管护队员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近些年,野兔早已在管护站周围安了家,与管护员们做起了邻居;调皮的鼠兔甚至会跑进管护站的院内,看看是否能够从管护站内“瓜分”到一些食物。

远处,八一冰川已经依稀可见,但距离到达那里,还有很长的一段土路要走。幸好当日晴空万里,生态管护员杨有才不必担心车辆会陷在泥里。

在数万公里的管护区内,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接收到手机信号。随着与管护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杨有才的手机信号也越来越弱。这让杨有才不经意间又想起了以前在无信号区域陷车的经历。一想到这儿,杨有才就会想起驻守在管护站上的同事——因为只要过了约定时间没有返回且联系不到他们的情况下,留守在站里的那个人就会沿着安排好的巡护路线前来救援。

沙龙滩管护站每十天会换一次驻站人员,每次三人。26岁的赵春霞是本轮负责驻站的人员之一。去年7月份被聘为管护员的赵春霞是这个站上年龄最小的管护员,拥有大学文凭的她除了巡护,平日里主要负责站上的档案整理等文职工作。

如今的赵春霞已经渐渐适应了管护站的工作,并且已经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毕竟守护的是家乡的草场,家乡的河流。看着家乡的生态环境起了变化,赵春霞打心眼儿里高兴。虽然在平均海拔3700米的地方巡护的确很辛苦,但好在去年刚刚建好并已投用的管护用房给她提供了一处放松身心的港湾。

虽然是一处现代化的管护用房,但由于地处无人区,站内的用水用电一直是祁进贤比较头疼的问题。虽然院墙外架设的光伏板能够解决站里的基本用电,一旦遇到雨雪天气,站上的供电就会中断。而如果站上使用诸如电灶这类的大功率电器,站内也会很快没电。到了冬季,一旦没电,站里的取暖设施也会中断供暖,屋内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温度让驻站人员根本无法入睡。

而站里用水也有不小的困难。虽然管护站里通了泉水,但每年10月至来年的7月,管道都是冻结的,只有去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河里挑水用。

对于杨有才而言,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新建的管护站至少给了他们一个遮风挡雨,安心睡觉的地方。

在这座管护站建立之前,杨有才和同伴们靠着一顶帐篷,已经在这里驻守了五年。那时候取暖靠煤炉,没水没电,吃饭更是一切从简。由于风沙大,帐篷经常会被吹得左右摇晃。最严重的一次是前年五月份的一个夜晚,大风险些将帐篷掀翻,杨有才和同伴们用石头压住帐篷后,又将固定帐篷的绳子绑在床头,才躲过了那晚的风沙。

但这些辛酸在看到八一冰川后便被杨有才默默地甩到了身后。他的眼里此刻只有横亘在眼前的八一冰川。

“走吧。”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管护服,祁进贤他们顺着冰川徒步向前,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

(作者:郑思哲,原标题:八一冰川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