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域”草原的电影放映人

发布时间:2020-09-25 20:38:03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王湘琳丨责任编辑:赵明霞

“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一个人,更属于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南拉才让说。

现年51岁的南拉才让,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电影放映队的老放映员了,从21岁扛起放映设备,到现在已有30年。

在曾经无路、无电、无信号的雪山草原腹地,南拉才让把外面精彩的世界“演”到牧民眼前,为氧气稀薄,人员稀少的“玛域”(藏语意为:黄河上游流域)草原“增色”不少,丰富了当地各族农牧民群众贫瘠的精神娱乐生活。

从业30年来,南拉才让的足迹踏遍了玛沁县各个乡(镇)村社和自然村。他每年要为群众放映电影400余场次,一年下来,他要走上4万多公里的路程。南拉才让亲历了从黑白、彩色再到数字电影的各种放映机,见证着牧区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

当年,南拉才让第一次走进电影队,老放映员对年轻的南拉才让叮咛了两件让他难以忘怀的注意事项:“一是很多乡镇、牧场都没有公路,你要走着去,路上时常发生落石、泥石流,要格外小心。二是不管多难,你都要到现场为群众演电影。”

在老放映员的教导下,年轻气盛的南拉才让抗着一台老放映机和许多盒影片,便开始了高原放映之路。

“的确很难。那时候,村村之间不通公路不通电,看场电影非常不易,群众看电影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几十公斤重的电影设备全靠人背马驮,到了放映点,挂银幕、架设放映机等准备工作结束后,寂静的村庄顿时会热闹起来。”南拉才让对过去放映的事情记忆犹新。

那时候,一个村庄放映完后,相邻村子的群众就会主动前来帮忙背设备。大多数的时候,南拉才让都会应群众要求放映第二场,两场放映完便已到了凌晨,夜宿牧民家是常有的事。

南拉才让介绍,每次和牧民聊天时,他都会把节目单拿出来,问他们喜欢哪个,做好记号,下次就放哪个。他还会拿出照相机给各族观众照相,把他们喜爱电影的时刻留下来。

“牧区的人们很久也不能出山一次,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看场电影,通过电影,他们能知道外面的变化。”南拉才让说。

就这样,无论冬夏寒暑,每当夜幕降临,玛沁县的村头、学校或游牧帐篷内外,银幕升起,吃过晚饭的牧民便相继赶来,谈笑间享受免费露天电影带给他们的精神欢乐。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电影放映员的使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电影放映员陆续转行,凭着对电影工作的热爱,对电影放映工作的热忱和执着追求,南拉才让却成了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之一。

“银幕看电影和看电视感觉不一样,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在进步,这一行不会消失。”南拉才让依旧信心满满说。“还是有很多人在等我们的电影,会越来越好的。”

随着玛沁县电影管理站配备了数字电影放映机,数字电影首次在牧区放映时,当宽大的银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憾的音响效果时,全场一片欢呼,整个观映场沸腾了。

他说,从最初用胶片放映机放的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现在用数字放映机放映的数字电影,今后他还想放映3D电影。

有时,南拉才让会把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农牧业科学技术的影片送到牧区,他在放映中会根据每个时间节点、每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分时段分节点,在广场、学校、农村中进行放映。农忙时节,他会选择一些带有科育宣传片加映在影片前面;在寒暑假,南拉才让会加映一些学生安全、国防教育等宣传片,引导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增强爱国情怀。

每年,在重大节庆期间,南拉才让都会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天安门》《张思德》《雷锋》等国产优秀电影。用南拉才让自己的话说:“每次放映电影,我就有一种满足感,观众越多,我就越高兴。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群众需要,我便会一直把电影放下去。”

作为电影管理站负责人,南拉才让先后荣获了全省先进放映工作者、全国农村优秀电影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影片展演先进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15年12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2部委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

“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一个人,更属于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南拉才让说。

(作者:王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