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草原丨来自金莲川草原的上都河马为何灵气十足?

发布时间:2020-09-15 17:51:58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陈耀全 郭海鹏 管永新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上都河马是蒙古马系中的地方良种,为乘骑良骥,能乘骑也能挽车,因产于正蓝旗上都河流域,故称为上都河马。

来自金莲川草原的上都河马为何灵气十足?为寻找答案,摄影师来到正蓝旗上都河畔,用镜头探寻上都河马背后的故事......

上都河马是蒙古马系中的地方良种,为乘骑良骥,能乘骑也能挽车,因产于正蓝旗上都河流域,故称为上都河马。金莲川草原的蒙古马在元朝时期便与一些国家“进贡”的良种马杂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与引进的伊犁马长期合群放牧,进而繁殖而成了个体较大、四肢较长、身体结实匀称、发育优良、外貌骏美、头部清秀、眼大有神、肌肉发达、胸廓发育好的上都河马。上都河马一般为黑色或枣骝色,具有适粗饲、能吃苦、耐严寒、适应性强、速度快等特点,曾是正蓝旗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活动的主要运力。

上都河马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一带,最早由上都河良种马场(阿尔善图牧场)培育,1965年培育出1497匹。1969年为了加快上都河良种马的培育速度,锡盟委决定与五七军马场(黑城子示范区)合并,成为五分场。197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二六部队五七军马场交地方管理,隶属于锡盟革委会生产建设指挥部,正式更名为锡盟黑城子种畜场,继续培育地方良种上都河马,为国家提供耕役马、种公马。

育成方法:先以苏高血马、顿河马、卡巴金马与本地母马杂交,提高一代母马的体尺,再以苏维埃重挽马或俄罗斯重挽马与杂一代母马进行轮替杂交,采取级进杂交。到第二代将合乎理想性的转入自群繁育,横交固定,血液培育遗传性能稳定,质量高,合乎育种目标的新品种。该马公马体高为135.25厘米,体长为137.85厘米,胸围为163.8厘米,管围为18.17厘米;母马体高为132.5厘米,体长为137.8厘米,胸围为161.5厘米,管围为17.00厘米。体长较蒙古马高。上世纪70年代初,黑城子种畜场为马匹改良提供了质量较好的基础母马群,同时在正蓝旗牧区开始自群繁育。

上都河马是由黑城子种畜场(黑城子示范区)和五一种畜场共同培育出来的,属乘、挽兼用型品种。198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改良后的新品种正式命名为锡林郭勒马。培育后的锡林郭勒马,适应性强,母马野外分娩,幼驹当年11月离乳后就自然放牧,暴风雪天气无避风设备,具有耐粗饲、耐严寒,抗病力强的适应性,有合群、护群、圈群、配种能力强的优点。


(作者:陈耀全、郭海鹏 摄影:中国网草原频道特约摄影师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