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管理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园,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地区最宝贵的财富、最响亮的品牌,绘就了一幅幅巨型的绿色北疆画卷。
6月的贺斯格淖尔湿地绿意盎然,早上6点湿地管护员刘军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走到各个观察点,巡查湿地周边,防止有人在湿地内非法放牧、捕猎,并随时观察湖面候鸟及湿地内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由于湿地内野生动物较多,为了不使它们受到惊吓,大部分区域刘军坚持步行巡护,湿地核心区总面积4804公顷,往往一圈走下来半天时间过去了。从炎炎夏日到数九寒冬,刘军披星戴月,20年如一日。
在乌拉盖草原上,刘军并不是孤独的守护者。6月中旬是乌拉盖草原野生芍药花开放的季节,在人迹罕见的山谷中,芍药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粉白相间,组成了花的海洋,蔚为壮观。花如其名,野生芍药还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常有不法分子“窥探”。这一珍惜野生植物至今在乌拉盖草原上安然绽放,背后是一群人夜以继日的守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草原生态管护员。
除了野生芍药花外,乌拉盖草原上还生长着上百种珍贵的中药材,常有不法分子盗挖,破坏其生长环境。为确保野生植物安全生长,草原生态管护员在野生药材集中生长区设立巡护岗,24小时轮流值守。野外风力大、气温低,管护员克服种种困难,不间断巡护检查,重点保护野生芍药及其他珍贵药用植物,一旦发现入山采挖和运输野生植物的车辆,坚决予以警告和阻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采取进一步行动。
盛夏时节,是乌拉盖草原最美的时节。九曲弯是每个来这片草原游玩的人必去的景点之一,站在观景台远眺,九曲十八弯,好似一条玉带镶嵌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沿河床北岸生长的红柳将这条玉带装点的清晰而美丽。当地人说,这一切都是乌拉盖河的馈赠。乌拉盖河是我区第一大内陆河,流域全长320公里,有100公里流经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奔流不息的河流,赐予了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乌拉盖管理区因河而名。当地牧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守护着这条“母亲河”。
尤其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乌拉盖管理区建立以“河(湖)长制”办公室为核心的保护体系的同时,鼓励沿河居住群众加入管护队伍,确保每条河流都有贴身管理员和健康守护人。牧民李涛家牧场内有3至4公里的乌拉盖河流经,对于在河畔生活了40多年的他来说,到河边看一看成了他的每日必做“功课”,这条河每年的开河和冰冻日期他比谁都清楚。尤其到了夏季,上游游客较多,有时河里有漂浮物,他来不及取回工具,都是直接用手捞起,是名副其实的义务巡河员。
奋力守护生态环境换来更多的是民生福祉。乌拉盖管理区将生态保护贯穿始终,围绕资源优势,立足绿色发展理念,将全域旅游作为地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打造草原特色旅游产业。各景区内专门铺设木栈道,减少游客对草原植被的踩踏;明确划分游览区和食宿区,防止草原生态被污染;旅游区蒙古包采用底座可移动式木质材料,减少草原上的固定建筑;鼓励“牧人之家”景点设置坐勒勒车、捡牛粪、制作传统美食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尽可能展现原生态景观,真正让牧民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保护与富民齐头并进。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塔娜 扎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