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片绿,锡林郭勒盟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0-05-29 09:07:55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畜牧业是锡林郭勒盟基础产业,也是优势特色产业,畜牧业发展事关乡村牧区振兴,事关牧民增收。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这是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提出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

畜牧业是锡林郭勒盟基础产业,也是优势特色产业,畜牧业发展事关乡村牧区振兴,事关牧民增收。
但是阻碍锡林郭勒盟从畜牧业大盟向畜牧业强盟跨越的问题仍然存在。据2016年牧业年度统计,锡盟存栏牲畜1624万头只,其中羊存栏达到1445万只,占到牲畜总头数的89%。
      牲畜头数居高不下、“一羊独大”的格局不仅使畜牧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

这个问题该怎么破解?

全国政协委员廷·巴特尔这样讲述他的“蹄腿理论”: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1头牛只有4条腿,且牛卷着舌头吃草尖,不影响草的生长;5只羊有20只蹄子,且羊喜欢刨着草根吃,破坏草的生长。

廷·巴特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根据草场情况,把羊全部卖掉,改养良种西门塔尔牛,而且牛群头数一直控制在60头左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目标。
廷·巴特尔家的畜群结构调整,正是锡林郭勒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减羊增牛”战略,努力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2016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良种肉牛产业的政策、规划和扶持办法,推动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向建成国家级优质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基地、打造我国中高端生态畜产品之都的目标迈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

全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减至1298万头只,天然草场载畜量连续三年负增长;肉牛存栏达到160万头,其中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居全区首位……

目前,锡林郭勒盟已基本形成“南牛北羊”的产业格局,优质良种肉牛存栏初具规模,南部农牧交错地带肉牛产业带初步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已具条件。
“减羊增牛”目的是为了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但决不能丢了“锡林郭勒羊”这个“金字招牌”。锡林郭勒盟在控制羊的数量的基础上,将立足“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察哈尔羊”等地方优良品种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实现优质优价。

我们从两组数据对比了解一下变化:

2013至2018年锡盟平均草原植被盖度为44.19%、高度为26.37厘米、产草量为59.89公斤/亩,较2000至2010年平均值分别提高了3.84个百分点、0.54厘米、20.31公斤/亩。

2016年,锡盟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88元,2019年,这个数字是17391元,增长4203元。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图片来源:天边草原乌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