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的绿色蜕变

发布时间:2020-05-20 10:25:19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刘耀华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锡林郭勒盟还不断加大防沙治沙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支撑力度,在浑善达克沙地区域建立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蔡木山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骏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正蓝旗高格斯台国家沙漠公园等,在保护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到锡林郭勒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人们不禁会想到浑善达克沙地的保护与修复。

  总面积5766万亩的浑善达克沙地,在锡林郭勒盟境内分布面积达4809万亩,涉及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等9个旗县市24个苏木乡镇(场)8.4万多牧业人口。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五大沙地中距首都北京最近的一块沙地,直线距离仅180公里。

  正是这块沙地,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曾一度出现了沙漠化加剧,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这块沙地,让锡林郭勒人下定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这块沙地,锡林郭勒人多年来一茬接着一茬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浑善达克沙地重新披上绿装。

  如今,从正蓝旗境内来说,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已经有了新称号——“塞外江南”“花园沙漠”;从多伦县境内来看,昔日京津风沙源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园”。

  变化,来自于锡林郭勒盟紧紧抓住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项目工程及政策措施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成绩,得益于锡林郭勒盟先后实施的“围封转移”“一转双赢”“两转双赢”战略;收获,归结于锡林郭勒盟全力推进的草畜平衡和休牧、禁牧、轮牧制度,以及加快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坚持不懈推进大规模防沙治沙生态保护建设。

  数据显示,2015年与2000年相比,锡林郭勒盟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66万亩,沙化土地中,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减少1058万亩。目前,浑善达克沙地范围内森林覆被率从上世纪末10%左右提高到19.8%。沙地南缘长420公里、宽1—10公里、横跨5个旗县的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有效遏制了沙地的扩展蔓延。

  特别是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把浑善达克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置于重要位置,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为建设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再添新绿。

  成立盟和旗县两级防沙治沙工作领导小组,将防沙治沙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建设总体规划》《锡林郭勒盟防沙治沙规划》《锡林郭勒盟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确定以六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推进两大沙地(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沙地)综合治理、四个水系(乌拉盖、锡林河、查干淖尔、滦河)保护治理和重点区域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思路……

  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使锡林郭勒盟沙化土地面积、沙化程度逐年减少、减轻的同时,也逐步迈向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11—2018年,全盟平均草原植被盖度45.9%,高度27.2厘米,产草量59.6公斤/亩,较2000—2010年平均值分别提高了5.6个百分点、1.4厘米、20公斤/亩。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末浑善达克沙地横亘多伦县境内的三条沙带有握手相连之势,沙化土地占到了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然而,通过近二十年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多伦县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9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8%提高到37%,实现了巨变,有效改善了滦河源头的生态环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锡林郭勒盟采取“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林草水结合”的技术路线,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工程固沙、围栏封育等措施相结合,在促进自然修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努力探索出符合锡林郭勒盟牧区沙区实际的治理模式。

  2000年至2019年,锡林郭勒盟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任务2010.9万亩,其中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面积达1382万亩。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对工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9年,全盟实现林业产值19.8亿元,是2000年的23.5倍。2019年,全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91元,比2000年增加14953元,其中林业收入比例达到6%。

  从2013年启动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至今,锡林郭勒盟3个国贫旗已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700名,年人均补助1万元,推动了2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00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从浑善达克沙地转移牧民达2万余人。在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公益林补偿政策上,将浑善达克沙地全部纳入草原补奖范围,符合条件的林地启动公益林补偿,并推行减羊增牛、沙地禁羊政策,有效促进了沙区生态修复。

  为促进防沙治沙由行业为主向社会行为转变,在工程建设上,锡林郭勒盟鼓励支持社会各主体参与治理开发,并广泛调动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采取优先安排工程区嘎查村集体和农牧民承包建设工程等措施,使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

  正蓝旗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嘎查长哈斯巴特尔可以说是浑善达克沙地生态保护修复的见证者,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多年来,哈斯巴特尔不仅把各级领导对保护好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也努力成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总书记要求我们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嘎查成为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嘎查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嘎查人均年收入也实现了逐年增长。只要草原生态不穷,我们牧民的日子就会更好。”哈斯巴特尔说。

  在沙区水资源管理中,锡林郭勒盟不断加强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有效杜绝可能导致土地沙化的开发行为。如今,森林公安和草原监理执法巡查、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组织管理、农牧民群众管护主体已形成定期督查制度,常态化开展打击破坏沙地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效保护了沙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成果。

  为提高治理成效,锡林郭勒盟还不断加大防沙治沙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支撑力度,在浑善达克沙地区域建立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蔡木山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骏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正蓝旗高格斯台国家沙漠公园等,在保护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将采取更加符合实际的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治理、产业跟进、多元投资、科学利用、强化监管”原则,综合施策、综合治理,在推动浑善达克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相互统一的长久实效。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刘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