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锡林郭勒在祖国北疆熠熠生辉 ​

发布时间:2019-09-17 21:30:11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阿艺思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9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锡林郭勒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霍照良,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赵德永,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鞠树文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徐卓出席发布会。

   9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锡林郭勒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霍照良,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赵德永,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鞠树文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徐卓出席发布会。

内蒙古自治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锡林郭勒盟专场新闻发布会

      罗虎在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锡林郭勒的变化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答记者问

      罗虎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直挂念着内蒙古。2014年1月27日,总书记来到锡林郭勒,看产业、进社区、访牧户。2017年11月21日,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广大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铭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聚焦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锡林郭勒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一个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锡林郭勒在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熠熠生辉。

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汇报演出

      罗虎在表示,新时代,我们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锡林郭勒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经济转型发展新优势,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我们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保持生态文明战略定力,着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保护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扩大,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我们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全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锡林郭勒盟城市风貌

      罗虎在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永不停步,不断开创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锡林郭勒盟专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记者提问环节,罗虎在、霍照良、赵德永、鞠树文就生态文明建设、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现代畜牧业、牧区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回答记者提问。

      提问:锡林郭勒盟是畜牧业大盟,草原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资源。请问,锡林郭勒盟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探索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

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霍照良答记者问

      霍照良: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区,畜牧业是锡林郭勒盟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全盟拥有18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原,占全区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的1/4以上,牲畜存栏量占全区的1/5以上,年生产牛羊肉30万吨左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重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辽阔锡林郭勒草原(摄影:苏日胡日查)

      一是推动畜牧业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锡林郭勒盟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通过调整畜牧业结构,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三牧”政策措施,坚决把天然草场超载过牧的牲畜规模减下来。锡林郭勒盟还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农牧民少养精养,走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科学养殖之路。比如,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2个相邻嘎查的6户牧民,拆除了整整围了20多年的网围栏,整合1.2万亩草场,成立专业合作社,调整畜群畜种结构,抱团建设现代牧场,走出了一条牧民增收、牧业增效、草原增绿的共赢之路。

      二是推动畜产品加工由简单屠宰分割向精深加工转变。通过对畜产品加工行业整合提升,治理“散乱污”企业,淘汰了一批低端落后产能,引进和培育了数家在国内叫得响的行业领军企业。目前,锡林郭勒盟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精细分割率达到65%以上,形成了以冷鲜分割肉为主的3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

“锡林郭勒羊肉”鲜美肉质闻名全国

      三是推动畜产品销售市场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这些年,锡林郭勒盟在品牌打造上下了很大功夫。“锡林郭勒羊肉”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18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影响力品牌”称号;正蓝旗顺鑫鑫源牧业被指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牛羊肉供应商;苏尼特右旗羊羊牧业成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运动员餐厅唯一羊肉指定供应商;锡林浩特市中蕴马产业研发的马奶酸菌饮品和能量饮品成功上市,填补了自治区马产品工业化量产的空白。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加大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力度,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把更多优质的畜产品推向中高端市场,实现价值链不断攀升。

      提问:锡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区。据了解,近年来在牧区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请问,锡林郭勒盟在牧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赵德永答记者问(摄影:托日贝克)

      赵德永:锡林郭勒盟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现牧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3万多,占牧区人口的15%,牧区人口老龄化呈加速态势。近年来,我们围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聚焦牧区老年人养老新需求,率先推广了“集中居住、养老育幼、医养结合、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独具草原特色的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全盟已建成和在建牧区集中养老项目8处,床位达到5100多张,老年人自我管理、隔代育幼、情感慰藉等多样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锡盟在牧区养老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肯定。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成为全区唯一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

      第一,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多元供给上下功夫。全面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建设运营补贴支持等优惠政策,探索推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互助养老等多种运营模式,初步实现了“老人住的起、企业办得起、政府扶得起”。

      第二,坚持养老育幼、孝老爱亲,在亲情关怀上下功夫。牧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后,适龄儿童入托入学由老年人进城陪读陪护成为新趋势。我们因势利导,将老年公寓、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统筹规划建设,兼顾经济舒适、养老适宜和亲情陪伴多方面。

      第三,坚持医养结合、养护衔接,在贴心服务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民政、财政、卫健、医保、人社等部门资源共享配备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将养老服务中心转变为医保覆盖、医护定点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切实解决“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两分割、不对接问题。

      第四,坚持人文关怀、寄托乡愁,在颐养怡情上下功夫。关心关注牧区老人的“草原情结”, 在养老服务机构建筑风格、内部设施等方面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适时组织开展小年祭火、老年人那达慕等蒙古族特色传统民俗活动,促进老年人身心愉悦,让牧区老人“身能搬得出、心能留得住”。

      今后,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巩固牧区养老服务成果、拓展牧区养老服务内涵、创新牧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提问:作为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锡林郭勒盟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请问,你们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重要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思路和做法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罗虎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要要求。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区的26.5%,分布的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最南端距首都北京仅180公里,平均海拔比北京高近1000米,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草原生态的重要地位,我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草原是锡林郭勒盟最亮丽的名片和特色,直接关系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草原永续科学利用;二是草原是广大牧民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家园,直接关系百姓生活质量和边疆地区和谐稳定;三是锡林郭勒草原是离京津最近的天然草原,直接关系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客观分析和总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得有失,既有成效成果也有经验教训,深切感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前瞻性,深刻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带来的现实变化。所以,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刻把握锡盟在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地位,始终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乃林高勒(摄影:和平) 

      我们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持之以恒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早在五年前,锡盟就在全区率先成立了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在今年机构改革中,我们进一步理顺并强化管理职能,在所有苏木乡镇设立草原生态综合执法中队,构建起条块结合、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92个政策性文件,将62%的盟域面积划入保护范围,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等重要生态资源区全部纳入红线管控。三是加强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草畜平衡、休牧轮牧禁牧等制度,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六个百万亩”造林基地、浑善达克200万亩规模化林场、水源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除国家生态补奖资金外,全盟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资金39.58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与新世纪前十年平均值相比,近五年草原植被盖度平均值提高3.8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4%。四是强化执法监管。建立林业、生态、环保、水利、农牧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实行常态化执法检查,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期考核制度,对旗县市(区)和责任单位实施评分制考核。

金莲川草原(摄影:管永新)

      我们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共进。将生态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的刚性约束,以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定布局、定产业、定规模,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把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现代畜牧业方面,我们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通过“减羊增牛”“农区禁牧”“沙地禁羊”等措施,将牲畜头数压减到1300万头只左右,其中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品种养殖规模居全区首位,推动畜牧业不断提质增效。清洁能源产业方面,我们立足于近1.8亿吨核准煤炭产能,积极推动资源高效转化利用,建成至山东济南、江苏泰州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的1458万千瓦火电项目全部采用世界领先的超超临界技术,同步实施70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快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文化旅游业方面,我们规划建设“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以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锡林郭勒游客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为支撑,加快推动多伦县、正蓝旗、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和二连浩特市等重要节点建设,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坚决的态度“护绿”、用最科学的方式“用绿”、用最严密的制度“管绿”,持之以恒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提问: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请问,锡林郭勒盟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打算?

      赵德永: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2018年6月“云端锡林郭勒”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锡林郭勒行政审批集中服务工作在全区率先实行了新审批流程和服务模式。

      第一,打造智慧政府,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云端锡林郭勒”率先实现了与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双向推送”,目前全盟共认领政务服务事项7300项,确认网上可办事项6800项,网上可办比例在全区率先进入一等行列。我们不断加速数据奔跑的效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与自治区平台的互联互通。开通“云端锡林郭勒”手机APP,在锡林浩特市试点推行了“掌上办、指尖办”,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查可办可咨询。

      第二,打造高效政府,加快实现“一窗受理”。我们将“一窗受理、综合服务”作为行政审批集中服务升级版,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对盟旗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进行全面调整,盟本级153个入厅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较2017年压缩35%。加快实现“最多跑一次”四级全覆盖,积极探索行政审批项目下沉延伸,部分地区的部分项目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优化审批服务,探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预约办理、延时错时等多种服务提升办理效率,开展亿元项目“集中审批日”活动,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有速度更有温度。

      第三,打造服务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念好“简”字诀,将盟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2/3,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盟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等制度,筹建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为企业站台打气、贴心服务和纾难解困。政府对落实涉企扶持政策实行季调度,加强面向企业的政策培训,确保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涉企扶持政策在实施层面不“卡壳”,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宽松发展环境,2018年全盟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7%。

      今后,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蹄疾步稳地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以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充分激发市场的“乘法”效应,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内蒙古“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请问,锡林郭勒盟作为资源型产业地区,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霍照良:锡林郭勒盟资源富集,褐煤储量居全国地市级首位,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点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对于保障华北、华东、东北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决摒弃简单的“挖煤卖煤”传统路径依赖,围绕自治区规划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着力在建设“三个基地”上做文章,努力实现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灰腾锡勒风电机群

      一是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随着锡盟至山东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的坑口电厂陆续建成投产,到今年年底,锡林郭勒盟火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100万千瓦,居全区第2位。今年7月份,锡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规划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复,未来3年,锡林郭勒盟实施火电装机倍增计划,到2022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

      二是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输出基地。目前,全盟新能源装机规模400多万千瓦。锡林郭勒盟正在加快推进锡盟至山东特高压配套7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锡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配套风电项目核准工作。到2020年底,全盟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100万千瓦。同时,正在规划在锡林郭勒盟西部风光资源富集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三是建设褐煤高质转化示范基地。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工艺突破,锡林郭勒盟实施的国内首个以褐煤为原料生产煤制烯烃产品的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已实现稳产运行。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褐煤腐植酸含量高、氢含量高这两大优势,积极探索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目前,依托锡林浩特胜利煤田实施的褐煤制取腐植酸试验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褐煤地下制氢试验示范项目,已在东乌珠穆沁旗签约落地。

      锡林郭勒盟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新产业,全力以赴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

      提问:锡林郭勒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请问,锡林郭勒盟在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德永: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面积最大、距离京津冀旅游客源市场最近的天然草原,独特的民俗风情、蒙元文化和自然景观在内蒙古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我们将文化旅游业与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一并作为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来打造,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高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全盟累计实施旅游重点项目30余项,完成投资50多亿元。2018年全盟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亿元。

2019“辽阔草原 锡林颂歌”那达慕大会现场(摄影:阿艺思)

      第一,突出草原底色,打造全域旅游。近年来,我们重点规划建设了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初步构建起包括1条主线、8条支线,全长600多公里,串联全盟7个旗县32个景区景点的线性旅游产品,基本涵盖了锡林郭勒盟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景区,正在成为京北最受追棒的草原旅游线路。

      第二,突出文化亮色,丰富旅游内涵。围绕“元上都”“中国马都”和“乌兰牧骑”等独特品牌,积极培育高品质、有创意、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出四季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锡林郭勒旅游最核心、最鲜活、最具吸引力的要素。

神骏奔腾(摄影:嘎·巴特尔)

      第三,突出口岸特色,发展跨境旅游。我们依托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推出多条跨境旅游线路,与蒙俄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茶叶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通蒙俄有关地区的旅游专列、包机,推动跨境旅游长足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升,围绕提质增效补短板,集中力量推进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建设;围绕四季旅游抓产品,加快形成四季四景、季季有产品的旅游格局;围绕“旅游+”抓融合,积极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努力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锡林郭勒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动力。

      提问:二连浩特在沿边开放近30年来,依托独特的口岸发展优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请您具体谈一谈二连浩特取得了哪些发展变化?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鞠树文答记者问(摄影:托日贝克)

      鞠树文:二连浩特是一个火车上拉来的年轻城市,1956年1月3日,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主持下,中蒙俄铁路正式贯通;1986年3月,自治区批准二连浩特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4年6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二连浩特在向北开放中的战略地位,二连浩特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在自治区和锡盟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已经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二连浩特始终坚持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羡慕蒙古国扎门乌德的发展,而今,蒙古国的政要和客商对二连浩特的发展赞不绝口。在对外交往方面,我们已经同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及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市、图瓦共和国克孜勒市等18个地区和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在对外贸易方面,2018年进出口货物贸易累计完成1656万吨,对外贸易额完成237亿元,比有记录的1993年增长23倍和13倍,承担了蒙古国65%的生产资料和80%的生活资料进口量。在口岸设施方面,已建成功能完备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口岸。俄蒙铁路运输能力达到1600万吨,集二线设计能力700万吨,实际运输能力已达1200万吨,特别是今年的公铁联运模式,可以优化提升300万吨以上的运能。公路口岸实现了进出口分流,年过货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2018年出入境人员达到225万人次,占全区出入境人数的48.5%,航空口岸已开通至北京、呼和浩特、通辽等多条国内航线和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线,2018年航空吞吐量20.5万人次,其中国际进入境3.6万人次。在加强通关硬件中建设的同时,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简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2019年1—7月,二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41.27小时,较同期全国海关快2.71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88小时,较同期全国海关快3.67小时。提前实现海关总署的标准,人员和车辆通关平均用时1分钟、2分钟。

二连浩特市口岸

      二是已经成为中蒙民心相通的新驿路。二连浩特自古就是重要的驿路通道,改革开放以来,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促进了中蒙两国人民频繁深入的交往交流,我们注重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对蒙人员的服务,成立外国人服务中心,制定了《蒙古国外来人口管理办法》《外籍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等,开展了“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儿”人道主义救助,“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及“茶叶之路”文化旅游节、中蒙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每年市本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左右,为3000多名蒙古国患者减免20%的医疗费,累计为4500名蒙俄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目前仍有1086名蒙古国学生就读,与蒙古国立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国立大学等建立了“2+2”办学模式,累计选派254名学生赴蒙俄留学。扎门乌德孔子学堂挂牌授课。“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往,正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

      三是已经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璀璨明珠。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二连浩特是中通道的“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注重在向北开放中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推动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及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粮油、纸浆、矿产、木材、煤炭等大宗产品进口口岸,是国家粮食、肉类、饲草、活畜指定进口口岸。立足资源禀赋,特别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实际,我们坚持以水定产,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进粮油加工、活羊进口、现代能源、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着力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酒肉穿肠过”问题,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

      提问:二连浩特作为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沿边开放以来在发挥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方面有何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鞠树文: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国际性陆路口岸,我们在不断深化对蒙合作中,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着力在战略定位、合作机制、发展平台、设施联通等方面下功夫,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特别是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连浩特市国门

      一是不断深化战略地位的新定位。随着中国同俄罗斯、蒙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三国同意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二连浩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是实现蒙俄重要能源资源与中国巨大市场对接的重要节点,而且做为中通道的“枢纽”,同其他两个通道相比,二连浩特是进入市场腹地最便捷的通道,可以直接进入华北、东北、西北市场,可以直达天津港等出海口。所以,我们把二连定位为立足全区、服务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面向全国,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

      二是不断推进中蒙中蒙合作的新机制。做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始终牢记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同蒙俄合作机制”的殷殷嘱托,秉持“亲诚惠容”的对外交往理念,着力建立合作会晤机制、信息通报机制、执法合作机制等,对中蒙两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不断打造经贸往来的新平台。经贸往来是中蒙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尽早突破两国100亿美元贸易额的重要抓手。这些年来,我们先后建成了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等经贸合作平台。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蒙古国大呼拉尔演讲时提出“要建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今年6月4日,中蒙两国间政府正式签订了协议,双方同意在各自区域内划定9平方公里(我方一侧9.03平方公里),共同建设总面积18.03平方公里的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这也是我国继中哈霍尔果斯,中老磨憨磨丁(云南)之后的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向北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们将科学划分中蒙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与产业布局,实现“三区”错位、协调、互补发展,倾力打造好口岸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四是不断实现基础设施的新联通。便捷、畅通的基础设施是口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制约二连浩特中通道功能发挥的主要“瓶颈”。近年来,我们累计投入近30多亿元,完善口岸的道路、航空,以及海关、边检查验设施,并推动扎门乌德市公路和铁路口岸设施、仓储物流园区的同步提升改造,实现中蒙双方铁路、海关、边检等部门的即时互动,在设施联通的基础上,实现了大通关。

二连浩特口岸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二连浩特已经站在全国、全区向北开放的最前沿,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要积极应对新风险新挑战。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口岸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建成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努力实现口岸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中通道的区位优势,使二连成为接续承运蒙俄大宗物品的重要节点。综合施策,通过公铁联运、集装箱运输、优化货物通关流程等措施,发挥公路、铁路国际口岸优势,坚定不移地做大过货量。坚持使过境货物“快起来、留下来、用上来”,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落地加工业,积极推进建设百万吨粮油加工基地、百万只活羊进口加工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努力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对煤炭、铜精粉、纸浆等不具备落地加工能力的大宗物品,要按照自治区建设泛口岸经济的要求,加大同乌兰察布市、锡盟西苏旗等地区的区域合作,最大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在进口资源保障上做到立足内蒙、服务三北、面向全国。

      二是加快推进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向北开放的新高地。中蒙经济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把经济合作区建成向北开放的重要平台,是中央和自治区交给二连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将克服任何困难,坚持与蒙方同规划、同建设、同招商、同发展的原则,努力解决产业和城镇规划、政策支持体系、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要在自治区、锡盟的支持下,解决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按照一步规划到位、小组团滚动开发的思路,把中蒙经济合作区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新高地。

      三是积极完善口岸基础设施,为口岸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紧紧抓住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机遇,“十四五”期间争取更多的口岸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计划,抓紧完成208国道一改高、331线二连浩特到满都拉、“三区”联接线等公路建设。推动国际航空口岸获批,积极推动集二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乌兰乌德—乌兰巴托—扎门乌德铁路改造、蒙方境内重载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可研、启动或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口岸通关功能,实现货畅其流。

      四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事情能解决,项目能落地。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在国家规定的审批时限内再优化出1/3左右的时间。深入开展平安二连、法治二连建设,探索中蒙贸易纠纷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三城联创”为抓手,统筹社会主义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工作,争创国内首家国际卫生陆港,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巩固口岸减税降费成果,规范行政行为,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政府带头守诺践诺,加大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同时,我们将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大力破解发展中的难点难题难关,大力破解关乎群众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做出口岸城市应有的贡献。      

神骏奔腾(摄影:嘎·巴特尔)

      首都正北,千里之地,这就是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以原生态且齐全的草原类型和植被种类著称。优质天然牧场占国土总面积的89%,占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多,草原、农田、林地、湿地、沙地、河流、湖泊等地貌交错分布。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原自然保护区。全盟有26处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独特壮美。

锡林郭勒盟璀璨华服(摄影:冠辰)

      锡林郭勒素有游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搏克健将摇篮等美誉。内蒙古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在这里。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1957年诞生了全国第一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草原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时过6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亲切回信,激发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春潮涌动。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称号,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锡林郭勒考察时希望我们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赋予了新时代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

      (部分图片来源: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 锡林郭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