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绕北疆 铁肩护安宁:内蒙古奋力建设“两个屏障”纪实

发布时间:2019-02-02 13:43:49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施佳丽 敖东丨责任编辑:李雯

放眼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草原和森林铺展绿色,沙漠绿洲“生金长银”,八千里边防线平安祥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

5年前,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踏雪视察内蒙古。

“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殷殷嘱托,切切期望。对于内蒙古来说,这是时代命题,更是责任担当。

放眼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草原和森林铺展绿色,沙漠绿洲“生金长银”,八千里边防线平安祥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曾经的岱海湖无边无际,当地人称岱海是“凉城的眼睛”。但是,现在这双眼睛老了、病了。

“院子南围墙砌得特别低,就是为了能在家里看到岱海。过去坐在自家炕上就能听到岱海的波涛声,夏天下完雨出门就能抓到鱼。那时候银鱼20多块钱一斤,提着两条岱海大鲤鱼去看望岳父也特别有面子。现在这个岱海啊,别说鱼了,水都少了好多。”岱海镇三苏木村村民索太平保亲眼见证了岱海一天天萎缩、干涸。

岱海是列入中国规划保护的365个好湖泊之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到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调研时,详细了解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进展情况。她强调,保护好岱海水生态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湖长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岱海水生态保护。

猛药去疴、重拳治污。

内蒙古陆续出台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60%的国土已划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湿地面积恢复近300平方公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2.6%。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区共完成营造林1295万亩,其中新造林734万亩,种草3515.3万亩。

5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为主线,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

内蒙古大地正呈现出无限生机:一抹抹翠绿,装扮着荒凉瀚海;一湖湖碧波,栖息着生物精灵;一座座城市,追寻着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深冬,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阿尔山市三角山地区,国门边的一条雪径上,印着一队巡逻兵深深的足迹。

阿尔山蒙语意为“热的圣泉”,但隆冬的阿尔山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摄氏度。驻守在这里的内蒙古边防某团一连官兵,踏着齐膝深的积雪艰难跋涉,巡逻在绵延曲折的中蒙边境线上。

2014年1月26日,就是在这条巡逻路上,他们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车队相遇。尽管已过去5年多,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战士们内心依然激动不已。

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嘱托,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稳定第一责任,确保祖国北方边境安宁。

牢记总书记嘱托,2500多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用自己的生动实践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从界河沿岸到莽莽林海,从广袤草原到沙漠戈壁,一批又一批共和国卫士,用生命和忠诚为祖国北疆筑起“钢铁长城”。在天寒地冻的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牧区,700多辆“草原110”穿梭在草原与戈壁之间、村镇与牧户之间、民警与群众之间。全区103个旗县(市、区)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基层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大漠植绿人苏和、敬业楷模范志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米德格玛,一批又一批“内蒙古好人”、尽责圆梦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在全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34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50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

“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辽阔大地山川绵延。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一首深情的《守望相助》,唱出了内蒙古各族儿女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心声。

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内蒙古“两个屏障”建设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