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物传承守护人 ——记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博物馆馆长李海亮

发布时间:2018-11-21 14:09:4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常海悦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谈到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李海亮说:“我们人员现在充足了,在文物收集、保护、讲解各方面都有了专业化团队,还将引进VR设备,建设VR展示厅,这是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博物馆上班时间是上午9点,李海亮早在8点之前就到了单位,他利用这段无人打扰的时间梳理工作安排。来到李海亮的办公室时,办公桌上堆满了资料,他正仔细地翻阅着资料。勤勉,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11年申遗期间,李海亮被抽调到博物馆工作,现在担任馆长。“我参与了博物馆初建工作,从刚开始租借的临时场馆,到后来新建的博物馆,真是来之不易。看着这座博物馆一点一滴成长起来,我内心很激动。”李海亮深有感触地说。

建馆初期,馆里的人数有限,李海亮和其他同事都是身兼数职,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兼职保安、电瓶车司机、讲解员、售票员等,工作之余,还轮流担任“草场看护员”,随时监管看护着博物馆周边的草原生态情况。建馆时,李海亮和同事们积极谋划,先后完成展示区、文物库区、设备控制区、档案管理与研究区等功能的建设,布置了馆内“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日的风采”“领略科技文化的繁荣”“今日的金莲川草原”4个部分的基本陈列。

初建时的馆藏文物和实物资料甚为缺乏,除了馆内现有的文物,李海亮还组织同事到旧货市场和乡村等地征集文物,以此扩大藏品数量。通过几年的努力,藏品日益丰富,一些元代的精品,完整的文物都充实到馆内。目前,博物馆已拥有很多知名度高的藏品,如汉白玉石雕像、汉白玉龙纹石柱础、元代铜鎏金菩萨像等。看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整齐地陈列在展柜里,李海亮欣慰地说:“以前人们对文物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多的认识。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正式颁布,这为遗址的保护工作送来了‘尚方宝剑’,每一件文物都来之不易,应该好好守护和珍惜。”

李海亮很喜欢为游客讲解,他喜欢和游客交流对展品的感受,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亲切细心的服务赢得了游客的认可。博物馆由原来每年开放3个月到现在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游客量也逐年递增,2016年接待游客数17万人,去年接待20万人,今年接待游客数24万人。今年8月4日,博物馆的接待游客数达到上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谈到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李海亮说:“我们人员现在充足了,在文物收集、保护、讲解各方面都有了专业化团队,还将引进VR设备,建设VR展示厅,这是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VR技术是通过影像让文物的每一个细节定格在永恒里,也可以让公众真正走到文物中,与历史对话。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审批,准备开始建设。我们还将不遗余力地建设好、管理好博物馆,传承好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作者: 常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