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一望无际的苏泊罕草原上,一场盛大的鄂尔多斯婚礼正在举行。茫茫草原上的点缀着几个蒙古包,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其中最显眼的一个挂着红绿绸子的蒙古包里欢声笑语,包里摆满了各色蒙古族食品,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宴请大宾、伴郎、祝颂为首的娶亲代表,宴罢,鼓号一响,已近日暮。娶亲的人们来到禄马下面,祭过圣主成吉思汗。此时,披弓挂箭的新郎如一位即将出征的勇士被众人簇拥过来。新郎翻身上马,充当司仪的祝颂人端起一碗鲜奶,高声吟诵《弓箭赞》《骏马赞》。念了三遍后,一行四人的娶亲队伍策马向新娘家驰去……
迎亲队伍即将出发
拦门迎婿
“这些礼仪只是鄂尔多斯婚礼的一部分,在七夕节前夕带着未婚妻来大草原旅游,在美丽的草原上定情,带她感受鄂尔多斯婚礼的传统文化,观看蒙古族婚礼的隆重仪式,希望能给她一个特别的订婚礼,让草原见证我们的爱情。”来自安徽的游客张波告诉记者。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如今俗称“中国情人节”。在这天,定情、结婚的情侣人数居多。七夕这天,好多情侣会在这天选择订婚或者结婚,祝福彼此感情坚如磐石。内蒙古的地域十分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姻仪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
拦门迎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曹纳木告诉记者,鄂尔多斯婚礼一般要持续两至三天,有一套独特而严格的程序,包括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既隆重又热烈,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品味。以幸福、吉祥、喜庆、热烈的情绪贯穿始终,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梳妆打扮
依依惜别
据了解,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流传至今已经700多年了。鄂尔多斯婚礼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于一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豪爽、善良的性格。2006年5月20日,鄂尔多斯婚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马出嫁
集体婚礼现场
集体婚礼现场
苏泊罕草原旅游景区负责人杨茹介绍说,苏泊罕大草原,是鄂尔多斯保留最为完整的原生态游牧草原,是成吉思汗六征西夏的屯兵整军之地、伊克昭七旗会盟及阅兵校武故地,选择这片草原举行鄂尔多斯婚礼旅游项目是有历史原因的。草原上主打的就是游牧文化体验,让游客了解草原文化的历史,近年来,景区设置鄂尔多斯婚礼实景演出,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互动。
欢腾的草原
七月八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草原的壮美宽广令人神往。正值内蒙古旅游黄金期,各地来草原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草原上举办的特色那达慕将草原的热情好客展现出来,为游客献上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游客们在浓厚的蒙古族婚礼仪式上不仅感受到特别的婚礼习俗,更让有情人情种草原,体验不一样的浪漫之旅。
(视频、图片由苏泊罕草原旅游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