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书记”白玛桑珠扶贫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8-07-19 15:44:43丨来源:西藏日报丨作者:杨帆 陈志强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今年31岁的白玛桑珠,从2014年11月担任沙贡乡沙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千多个日子里,几乎每天都骑着那辆半旧的摩托车,或往返于县城和村委会间,或从村东头骑到村西头、从牧场骑到田间。

“群众的事儿没有小事,真诚可以换得群众心。”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

“个人的事再难也没有群众的事难,个人的事再急也没有群众的事急。”

……

这些话,出自常年骑着摩托车,奔走在高山峡谷间,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摩托书记”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沙贡乡沙贡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桑珠口中。

今年31岁的白玛桑珠,从2014年11月担任沙贡乡沙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千多个日子里,几乎每天都骑着那辆半旧的摩托车,或往返于县城和村委会间,或从村东头骑到村西头、从牧场骑到田间。

于是,白玛桑珠成了村民口中的“摩托书记”。

说起这个称呼,他咧着嘴笑了:“沙贡村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交通不便,骑摩托车便捷多了。”

但有时,白玛桑珠的坐骑也会出些状况、“尥尥蹶子”。

“有一次统计村里困难户的基本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就又骑摩托车下组核查。刚好碰到下雨路面湿滑,在回村路上摔了好几次,裤子都摔破了,还受了一点小伤。”对于这次经历,白玛桑珠心有余悸。

日复一日骑着摩托车往返奔走,沙贡村384户群众的基本情况被白玛桑珠摸了个一清二楚。村里建档立卡户就有90户。其中,最让他头疼的莫过于沙贡村6组的嘎玛达措,她已经50多岁,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常年租房子住,除每年上山挖虫草有点收入,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收入维持生计。

2015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包括昌都在内的全国各地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这让白玛桑珠对更好地帮扶嘎玛达措家脱贫有了信心。

2016年,沙贡村按照丁青县统一规划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借着这股东风,白玛桑珠帮嘎玛达措家解决了住房问题。

2017年12月份,嘎玛达措住进了新房子,她激动地说:“这辈子都没想到住这么好的房子,而且还是属于自己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白玛桑珠书记……”

虽然生活贫苦,但是嘎玛达措的两个儿子学习都很优秀,大儿子罗松罗布于2016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小儿子达瓦次仁在市里读高中。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教育是彻底断除穷根的方法。”白玛桑珠在考虑嘎玛达措家长远的脱贫之计时断定,“教育脱贫就是她家最好的出路。”从2016年8月至今,他一直坚持每个月给罗松罗布寄300-500元的生活费帮助他完成学业。

除了嘎玛达措的儿子,白玛桑珠这几年间还坚持帮扶其他6户困难家庭的学生和无劳动力家庭,每月资助这些贫困家庭200-600元不等。

“每家每户的脱贫帮扶,属于小打小闹。”在白玛桑珠看来,只有整个沙贡村发展上去了,贫困户才能长远获益。为此,他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传播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思路。

白玛桑珠发现,沙贡村因保持传统的农作物耕作方式使得全村农作物经济收益较低,便决定先在产出少的青稞地里改种经济价值明显的土豆和油菜。

“种不出来后果谁负责?”“土豆、油菜种这么多给谁吃?”“谁会买?有没有销路?”刚开始召集各组群众代表讨论种植计划时,一大堆问题连珠炮似的向白玛桑珠袭来。

但他力排众议,坚持先在荒废了四年的轮休地里,试种了从县农牧局协调到的免费土豆、油菜种子。在当年获得大丰收后,第二年全村都申请种植了土豆、油菜和萝卜。

第一步成功后,全村群众完全信服了,白玛桑珠发展产业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宽了: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藏鸡养殖场、蓝宝石藏香加工厂、扶贫馒头店、砂石加工厂……一个个村集体经济落地开花,沙贡村随之从以前的村集体经济“空白村”转变为丁青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人均纯收入从6000多元增长到了8333元。

村民多杰曲培是众多受益户之一。他乐呵呵地说:“2017年,在白玛桑珠书记的劝说下,我家改种了两亩芫根,一亩土豆,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

这些只是“摩托书记”白玛桑珠一心为民的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用踏实奉献的作风树立起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