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阿拉木斯的工作是从早晨的点名开始的。这项看起来平常的小事,阿拉木斯坚持了10年。
回到办公室,阿拉木斯顾不上喝口水,便打开笔记本仔细看前一天遗留的工作和当天要办的事宜,这个习惯他坚持了28年,从以前记录着重要案件的进展情况,到现在操心他分管的财务状况和民警外出事项。
身为刑警的28年来,梳理手头的“三本账”已经成了阿拉木斯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
烙在心里的案件
《工作人员平时考核手册》是单位在今年年初发下来的,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公安分局人手一份。
刑警阿拉木斯只在上面填写了每天工作的大框架,保密原则让有的工作不能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摞摞的笔记本里记着他从警28年的工作点滴,最重要的就是刑事侦查这部分。
这是阿拉木斯记得第一本“账”。
1990年7月,刚毕业的阿拉木斯,怀揣着一位热血青年的警察梦,走进巴彦浩特镇公安分局刑警队,第一起参与的案件就是协助调查取证。
由于受害人听不懂汉语,阿拉木斯便充当了翻译和侦查员的双重身份。这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去劝说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小姑娘来陈述被侵害的经过,阿拉木斯是羞怯的。凭借职业素养所表现出的镇定,让他运用熟练的蒙古语对受害人进行心理疏导,最终让这位惊魂未定的小姑娘陈述了犯罪嫌疑人的所有罪行,收集到最完整的证据。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阿拉木斯已经不记得侦破过多少案件,只记得主侦参与侦破的案件有几千起,涉案金额达到几百万。然而,破了多少重大案件,多少没破?未破的案件哪些有嫌疑人,哪些没有嫌疑人?就像一本“账”深深地烙印在阿拉木斯的心里,始终拿不走、放不下。
他坚信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刑侦队员们的积极努力,历年的命案积案犯罪嫌疑人终有一天难逃法网。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阿拉木斯对他第二本“账”的诠释。
刑侦大队经费相对独立,主要用于办公、办案和公务车辆运行开支等。近几年,犯罪嫌疑人利用电信、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作案成功率高得惊人。由于此类案件多为跨国跨省地区发生,侦查人员外出办案率只增不减,仅2017年民警差旅费就多达40多万元。
2016年,为破获一起数额达37万元的电信诈骗案,10多名侦查员,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共赴5个省10余个县市,捣毁嫌疑人窝点1个,抓获4名嫌疑人,并成功将37万元追回返还。在这个过程中,外出侦查人员成为阿拉木斯最关心的对象。阿拉木斯说,一线侦查人员最为辛苦,好几个月回不了家,差旅费必须首先保障,其他开支可以推后解决。按照规定,出差办案都有相关标准,但为了提高破案率,一般都会选择购买打折机票或乘坐免费航班,这不仅是与时间“赛跑”,高效办案,也是节约经费的好办法。
缩短揭秘真相的距离
说到经费,阿拉木斯还有本“账”在他心中盘算。随着违法犯罪多样化,经费的开支也呈现出多种形式,如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检验鉴定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份非正常死亡者的病理切片决定着案件的定性,这也体现了刑侦工作“鉴真、精细”的理念。生物检材被送到我区具有检验资质的院所,路途往返一千多公里,送检时间最短需要3天,检验结果最短也是一个多月出报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4月,经阿左旗公安局协调,刑侦大队与宁夏附属医院和吴忠市公安局等友邻单位建立了刑事科学技术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病理切片的送检时间和开销大幅度缩短了三分之一。
阿拉木斯记着的三本“账”,是一名刑警的心声,虽然他不能冲锋一线,但也一分一毫不懈怠。在阿拉木斯看来,这是组织照顾他腿脚不方便给的“闲差”。他谦逊地说:“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单打独斗是开展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