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泊力夫
蒙古族青年作曲,音乐制作人及歌手,亚洲爱乐乐团驻团作曲。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北京博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音频部主管,项目总监,音乐制作人。

他在戛纳电影节匆匆一瞥
是身为制片人,参加电影短片《1:77》入围七十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逐
他在巴黎看法国电影《新桥恋人》拍摄取景地的侧影

他在马不停蹄看展用艺术启发自己的音乐观察和思考
他可以彻夜看电影,看文学,再归纳,分析吸取艺术的纹路

虽然底色是音乐人,他还是可以游走于几个身份: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歌手。
他与人初相识,会不自觉地微笑,让你很容易与这样的豪爽、真挚的蒙古族青年交心。

他在2017年,经历了自己第一个父亲节,一个朋友圈中的“炫娃狂魔”诞生了。
正是“父亲”的角色,让哈泊力夫这样无所顾忌的自由追梦人有了一份生命的责任和牵绊。

出生于音乐世家,年少始作曲,年少的哈泊力夫却并不了解“音乐二代”标签的含义。
“我直到17岁方才醍醐灌顶,安心练琴,并于18岁进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
也是在阴差阳错中,哈泊力夫报名参与“罗马尼亚国际流行音乐大赛”并取得初赛资格,他大感意外获得创作组银奖。

再谈音乐,他一直徘徊的道路却突然清晰起来,经历编曲、专辑制作之后,他慢慢充满方向,甚至带点野心。
“我”愿意更多地尝试电影、电视剧音乐创作。就像演员要不断突破自我,可以尝试文艺片、边缘角色、坏坯子、偶像剧。哈泊力夫也想在传达蒙古族音乐精华的同时,加入更多变化的时代感。
2015年,哈泊力夫创作了58集抗战题材史诗电视剧《金戈铁马》的全篇音乐;2016年,哈泊力夫制作了歌手阿云嘎首张个人专辑。

在他看来音乐可以内敛、浑厚、磅礴;也能释放、虚构和组接。
哈泊力夫目前频繁往来于呼伦贝尔与北京两地,同时穿插在音乐剧《天边》和真人秀《草原花美男》之中。
于他而言,人生每一天都是新的,在这趟旅途中,他用音乐、文字、影像“留住”这些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