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诺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
1983年,当地政府在呼和诺尔湖畔,建设了著名的呼和诺尔旅游景区。这个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功能蒙古包和20座活动蒙古包。要游玩呢,门票只要20元。
呼和诺尔草原一角。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草原一角。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湖占地12平方公里,湖水北连莫日格勒河,南接海拉尔河。冬季的呼和诺尔与夏秋迥然不同,没有草地,没有牛羊,没有湖泊,只有天上的蓝和地上的白,以及人类活动的痕迹。来到这里,你才知道,什么是是天,什么是地……
呼和诺尔湖一角。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湖一角。摄影/勒克儿
但是,一年一度的冰雪那达慕大会,茫茫银白世界,到处充满穿五颜六色蒙古民族服装与穿冲锋衣羽绒服的各种人们,一团一簇,星星点点,把个呼和诺尔银白色草原装点得无比艳丽。
冰雪那达慕大会,除了蒙古族赛马、摔跤、骆驼爬犁等传统项目的比赛外,呼和诺尔湖畔几乎云集了呼伦贝尔区域内所有蒙古族各部落的人参与,其各式各样的冬季服饰,是整个冰雪那达慕大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青色的湖”。呼和诺尔景区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距海拉尔46公里,距满洲里160公里,紧邻301国道,交通便捷。景区以700多平米的多功能蒙古包式游客中心为主体,形成蒙古包群,可同时接纳2000人就餐,并能容纳600人住宿,有十几处景点供游客参观游览。主要旅游项目有草原自然生态观光,游牧旅游,牧户游,骑马乘驼,套马、驯马、赛马、搏克、射箭表演,祭敖包,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垂钓,乘船游湖,快艇,水上摩托,湿地观鸟等。
呼和诺尔草原一瞥。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旅游区一角。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旅游区一角。摄影/勒克儿
服饰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表达。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服饰特色,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内蒙古各部落在保持蒙古族共同的基本服饰特色基础上,将民族深层次的认知、理念、审美、祈望乃至历史遭遇,以部落化的形式,具体而微地表达于服饰的每一个细节中。
2005年,蒙古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在蒙古族服饰中,各部落的服饰既保持蒙古族共同基本特色,又有各自的鲜明特征。比如巴尔虎服饰,质朴、大气,集动物崇拜与部落传统于一身,更多地保留了山林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原始遗风;布里亚特服饰美观大方,款式独特。红缨帽顶部绗线代表不同父系联盟,缨穗代表太阳,预示部族像太阳般生生不息。三色镶边的蓝色代表天空的宽阔与高远,黑色代表土地的博大与富饶,红色代表部族的精神与朝气。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达斡尔服饰则是达斡尔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一种产物,是达斡尔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我国悠久服饰文化的一员。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以袍式为主。达斡尔男子冬季穿大襟皮袍,他们叫“布贡奇·德力”,皮料是猎于秋末冬初的狍子皮,袍子前襟正中开衩,以便于骑乘和劳动。袍边镶有云纹和八宝纹,腰系宽大腰带,配短刀。头戴用狍子、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的帽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达斡尔族男人几乎人人佩戴烟口袋,把它挂在衣服的斜襟上。腰带子是达斡尔族独有的带饰,在重大活动时不系腰带会被认为不讲礼貌。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达斡尔族妇女的服装以布质为主,冬季穿棉长袍或棉上衣、棉裤。女性衣、袍袖子较宽,除衣襟以外不开衩,领襟、袖口和袍边镶绣鹿皮几何图案,系金银线腰带,包头巾,着皮靴,外出时套绣花的长坎肩。
蒙古族服饰一瞥。摄影/勒克儿
蒙古族服饰一瞥。
整个蒙古族,诸如扎赉特服饰、科尔沁服饰、额鲁特服饰、扎鲁特服饰、奈曼服饰、阿鲁科尔沁服饰、敖汉服饰、巴林服饰、翁牛特服饰、喀喇沁服饰、克什克腾服饰、乌珠穆沁服饰、浩奇特服饰、阿巴嘎服饰、察哈尔服饰、苏尼特服饰、四子部服饰、土默特服饰、达尔罕服饰、茂名安服饰、鄂尔多斯服饰、乌拉特服饰、和硕特服饰、伊斯兰蒙古族服饰、喀尔喀服饰、土尔扈特服饰……林林总总,简直就是民族服饰的大观园。
蒙古族服饰一瞥。
蒙古族服饰一瞥。
呼和诺尔景区的巨大敖包。摄影/勒克儿
呼和诺尔旅游区一瞥。
呼和诺尔旅游区一瞥。
呼和诺尔旅游区一瞥。
呼和诺尔旅游区一瞥。
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大会上出现的这些服饰,在我们普通游客眼里个个鲜明具有特色,但这件衣服那件袍子究竟是哪个民族的,这个装饰那个打扮是蒙哪个古族部落的,就连海拉尔当地人也说不清楚,估计只有蒙古族服饰研究的专家、学者能说个一二三。因此,蒙古族人在那达慕大会穿的各式各样服装,不敢也没水平做有具体说明,万般无奈,只能我单方面宣布:这些蒙古族服饰略霸气!(文图/勒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