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西蒙古卫拉特准噶尔台吉(贵族),蒙古族,巴图尔珲台吉之次子。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清康熙十年(1671),准噶尔贵族内讧,噶尔丹夺取了准噶尔王位。成为汗王后,兼并了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及和硕特三部,势力逐渐强大。后来,他又南并回部(今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诸城国,势力扩大到青海、西藏。随着他的势力强大,他又勾结沙俄,阴谋订立军事同盟。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夏,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亲自率劲骑三万越过杭爱山,袭击早已表示归附清朝的蒙古喀尔喀等部,由于喀尔喀部不抵噶尔丹众部,仓皇而逃,投向漠南,款关降清。噶尔丹派遣使臣入贡,清朝命噶尔丹使者,让噶尔丹归还喀尔喀部侵地。使者回去禀报噶尔丹,噶尔丹没有理睬,反而占据了喀尔喀王庭,同时他又占领了青海、西藏等区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约半年,俄方代表费多罗·戈罗文竞在伊尔库茨克接待了噶尔丹派遣来的一名来使,建议与俄国成立攻守同盟,以对抗两国共同的敌人清朝。六月,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率领两万骑兵,以追击喀尔喀部为名,东犯清朝边境,骑兵到达乌尔匝,乘胜东趋内札萨克蒙古地方及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南境大红山一带)。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噶尔丹拜会俄国使臣尤金,进一步与沙俄勾结,表示愿意协助俄国人夺回雅克萨,并愿意做沙俄的内应。
在噶尔丹里通沙俄,公开叛乱的情况下,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抵抗沙俄的侵略势力,不得不对噶尔丹采取断然的军事平叛行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康熙下诏亲征,命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为左翼,皇子胤是副之,安北大将军恭亲王常宁为右翼,出征噶尔丹。当时,噶尔丹众部已深入到乌兰布通。康熙于是命康亲王杰书等屯归化城,断其归路。八月初二,福全部大战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噶尔丹布阵万骑于山下,隔河抵御;清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坚,声震天地,自脯至暮,驼毙于炮,颓且仆,阵断为二,步骑争先陷阵,左翼兵又绕山横击,遂破其垒”。噶尔丹大败,清军凯旋还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再次率军入侵清境,沿克鲁伦河而下,掳掠至巴顾乌兰。次年(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再次大败噶尔丹,追至拖诺山而还。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春二月,康熙第三次亲征准噶尔部,渡黄河,到宁夏,命从马思哈、费扬古两路进兵,对噶尔丹形成包围之势。与此同时,清政府又在外交上不断揭露沙俄支持噶尔丹的罪恶事实,要沙俄悬崖勒马。沙俄看到“现在订立这个攻守同盟,就会重起兵端,把俄国卷入一种冒险的事业”,因而被迫拒绝了噶尔丹关于建立军事同盟的提议。当时,噶尔丹在侵清中,没有粮食,派其子向哈密征粮,被哈密的维吾尔族人擒献于清军。噶尔丹左右的几个台吉感到末日来临,纷纷向清朝投降,反过来成了清军的向导。特别是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发动政变,夺取了汗位,拥兵以待,准备擒拿他来向清军献功。噶尔丹在这种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乃于是年(1697年)三月服毒自杀。策妄阿拉布坦将其尸体献给清军,表示愿意归附清朝,并派遣使者进京朝贡。于是,清朝把阿尔泰山以东地区划归清朝直接统治,把阿尔泰山以西地区作为准噶尔部游牧地区,承认策妄阿拉布坦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及其对清朝的隶属关系。同年四月,康熙帝又在狼居胥山刻石碑,记其准噶尔的事实,然后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