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祁连大草原,冬雪还未消融,厚厚的草滩上,膘肥体健的牛羊正感受着春风的吹拂。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牧户们再熟悉不过,“马站”又来给大家查看牛羊、传授知识了。
牧户口中的“马站”,正是祁连县畜牧兽医站的副站长马金云,今年51岁,如今,他还有一个身份——祁连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草地生态畜牧业指导办公室主任,专门为祁连县的广大牧户指导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但很多人依然习惯亲切地称他为“马站”,因为这个朴素的汉子在兽医的岗位上,默默为大家服务了27年。
朴实憨厚、和蔼可亲,这是马金云给人的第一印象,见到他时,他正组织县上6个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2016年生产经营计划讨论会。
从去年年底,马金云就穿梭在几个合作社之间进行摸底调查工作,收集牧户的意愿想法,如今召开讨论会就是让合作社像企业一样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让各合作社更加规范的运营,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把合作社建立好、规范好,才能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2015年,祁连县被确定为国家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马金云在兼任兽医站副站长的同时又当上指导办公室的主任,因为全县畜牧业的情况在他心里就是一本账。
在新岗位上短短3个月时间,马金云的足迹一直来往在各合作社之间,从初期的上门宣传,到后来,经过60余次宣传动员会、解答20余个群众困难、制定8个规章制度,选定的6个专业建设的合作社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和股份制改造。
达玉合作社的文长太对“马站”细致入微的工作深表感激:“在马站的指导下,如今合作社步入正轨,养殖水平迈上了新高度,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科学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去年在他的帮助下合作社户均增收近万元,不管是工作态度还是为人处事大家都由心底的佩服他。”
平时和大家打成一片的“马站”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和他27年的基层工作更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88年,刚刚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毕业的马金云被分配到祁连县进行兽医工作。“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就只好一门心思干工作了。”面对提问,马金云只是简单的这么说了一句,但在详细了解后,才得知他那些年的辛酸历程。
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马金云手把手培养民间配种员16人,围绕黄牛良种工程编制和申报了“黄牛良种工程”、“奶牛产业结构调整”“奶牛良种配套技术集成”等一批实用技术推广项目,总投资达500余万元,经过多年努力,全县良种奶牛存栏近0.7万头,良种奶牛0.5万头,建立牛改点16个,人工受精技术覆盖面达100%,人工受精技术已深入人心,深受农牧民欢迎,奶牛养殖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后,马金云主持祁连县牦牛、藏羊品种选育和生态养殖配套技术推广等工作,以及“牦牛生态养殖技术”、“藏羊高效养殖技术”、“藏羊两年三胎”等实用技术6项,为转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解决减畜和增收之间的矛盾,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为祁连县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7年来,马金云获农牧渔业丰收奖4个、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8个,在省内外专业科技期刊发表论文6篇。2014年被农业部和人事部评审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5年省州府授予全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被中央宣传部、农业部等12个部门被评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