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可拓展多种功能的微型机器人……走进蒙古族青年白福兴的创客工作室,就如同来到一间高科技研发实验室,充满创意气息。
28岁的白福兴的蒙古语名为宝音巴达拉夫,他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儿时起就喜欢拆装收音机等电器,大学时学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名“技术宅”。毕业后,他在企业工作2年多,但创业的梦想未曾磨灭。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发明,不过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最大愿望就是找几个技术‘发烧友’一起干。”他说。
利用节假日,白福兴与几个志趣相投的蒙古族好朋友到北京、上海等地“求取”创业经。他们在创意与人才更加聚集的大都市发现,分享知识、交流创意、协同创造的创客空间与他们的创业思路比较吻合,于是决定回家乡成立一家创客工作室。
近年来,中国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年轻人创业、创新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措施密集出台,这增加了白福兴和他的好友们创业的信心。2014年10月,他们的创客工作室注册成立。
“创业难,守业更难。”白福兴说,一些创业者可能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找不到自身定位,也没有明确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就被淘汰,所以需要明确工作室的主业和发展方向。
创客空间、创客教育和创客工厂是白福兴和他的合伙人确定的三个业务模块,以内蒙古当地特色产业为蓝本开展发明,并推动其应用,是他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欧日乐克说,创客空间是供发明爱好者交流、分享与实践的公益性平台,工作室成立至今举办了20多场活动,400多人参与其中,“人们有了好点子,就用我们的3D打印机、小型车床、铣床、电路板、开源芯片,把想到的东西做出来”。
工作室另一名创始人包玉刚说,创客教育是工作室的一个特色,他们面向中小学爱好者,开发了100个课时的创客课程,“除了在工作室授课外,我们与一所小学达成协议,把创客课程纳入本学期三年级学生的校本课程,半个月后就能开课。还有一所高中打算把我们的创客课程放在学生的第二课堂”。
“创客工厂是把有价值的想法转化为产品,应用到实际中。”白福兴说,他们发明的畜用饮水系统正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十几户牧民家测试、使用,并得到较好的反馈。
如果有牛、马、羊靠近水槽饮水,这个系统可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向水槽中灌水,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则停止注水,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还可定时排放管、槽内的余水,防止管、槽冻裂。
眼下,他们正在协助一所高校开发智能办公系统,尽管开发周期长、技术困难多,经常加班加点,他们仍乐在其中。
“我们做的就是我们最热爱的。”白福兴说,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摸爬滚打十分不易,不过越来越多人正在了解和熟悉他们所做的事,合作项目也逐渐增多,这让他们觉得很多心血没有白费。
这几个蒙古族小伙子在向学校、企业推广自己的项目时,也吃过不少闭门羹。面对不理解、不支持,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用实力和真诚打动潜在客户。
几天前,为了改善工作室的运营能力,他们还“吸纳”了一名商业运营专员,以弥补工作室在策划、推广、运营方面的短板。同时,他们向政府提交了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材料,并计划入驻内蒙古大学生创业园,以期拓展融资渠道和信息交流空间。
“实践了一年多,我才体会到,创客不仅要发明与创新,更要在工作与生活的困难面前,培养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精神,与创客工作室一同成长,青春才更有意义。”白福兴说。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