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图片>

"引草入田"收获了什么——聚焦山西省草牧业试点工作

2016-03-14 12:02:18 |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引草入田”,就是在耕地里种草。这事听起来有几分新鲜吧?然而,这不仅是一件新鲜事,更是一件大事。因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草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引草入田”,就是在耕地里种草。这事听起来有几分新鲜吧?然而,这不仅是一件新鲜事,更是一件大事。因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草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农业部的安排,2015年山西省朔州市被列为全国唯一整市开展草牧业试点工作的地级市,率先在全国“先试先行”。那么,一年来山西省的“试验田”种的究竟咋样呢?“引草入田”收获了什么?日前,记者从山西省牧草工作站了解到,山西省试点区成功迈出了“引草入田”的第一步,且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目标任务。尤为可喜的是,“引草入田”,发展草牧业,还为山西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

“引草入田”,让农民种草赚了钱

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市,是农牧交错区、传统的草食畜优势产业区。201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草牧业试点市后,我省组织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农业部、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共同编制了《朔州市草牧业实施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后由朔州市具体执行。朔州市按照方案要求,拿出耕地50万亩用来种草,使“引草入田”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10.4%,粮经饲结构由2014年的77:19:4调整到2015年的70:19:11,饲草种植面积为上年的2.5倍。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大胆尝试“引草入田”,不但优化了朔州市的种植业结构,而且让农民尝到了种草的甜头,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朔州市试点区种植青贮玉米(饲草)亩均产量达到3吨,收贮价格每吨360-380元,农民出售青贮玉米亩均收入1100多元。朔城区三家店村养殖户王华文告诉记者,2015年普通玉米的收购价为每公斤1.6元,按亩产500公斤计算,农民种植一亩普通玉米的收入也就是800元。而种植一亩青贮玉米(饲草)呢,要比普通玉米多收入300多元。这还只是种植青贮玉米的收入账,种植苜蓿和燕麦等饲草的收入也很好,朔州市在试点区用水地种植苜蓿7.9万亩,在山坡旱地种植燕麦草11.6万亩,亩均产量分别达到3吨和1吨,收贮价格每吨均为600元,这样在水地种植苜蓿和在旱地种植燕麦草每亩收入分别达到1800元和600元,也高于种植一般粮食作物的收益。

真金白银的收入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在效益的引领下,朔州市试点区的农民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对利用耕地种植饲草由最初的疑虑变成了欢迎,从而使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此,朔州市决定在今明两年,再调整出50万亩耕地用于种草,力争使粮经饲结构调整到60:19:21,争取到2017年使全市饲草业产值达到15亿元,为农民新增纯收入3亿元左右;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为农民增加纯收入3亿元。

草牧结合,促牛羊产业提质增效

草食畜是朔州市畜牧业的大头,牛羊产业是当地的优势产业。有着养牛养羊传统的朔州市,多年来因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相脱节,使得草食畜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表现在,一方面养殖企业养了很多牛和羊,却找不到本地种植的好牧草,没办法只好从省外甚至是国外购买。记者就了解到当地有不少奶牛场从美国进口紫花苜蓿。另一方面,本地生产的作物秸秆,因为是大田玉米收获后的“余料”,不是合格的饲草,因此又大量积压派不上用场。

2015年,朔州市成为草牧业试点市后,省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指示农业、财政、水利、林业、扶贫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对朔州市草牧业试点工作的扶持意见》,从多方面扶持朔州市开展草牧结合,下功夫解决草畜“两张皮”的问题。此举不但使朔州草牧结合走向紧密,而且通过以草促牧,让牛羊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来自朔州市畜牧部门的权威资料显示,2015年,朔州市150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0万头奶牛使用青贮玉米代替了传统的玉米秸秆,优质饲草使奶牛不但产奶多了,而且产奶的质量高了。每头奶牛日增产鲜奶3公斤,而且奶质明显好于过去,平均乳蛋白3.2以上、乳脂率4.0左右,仅此一项朔州市奶业日增收入45万元。另外,朔州市5个现代化肉羊养殖场8万只羊使用全株玉米青贮等优质牧草后,6月龄肥羔羊出栏体重增加2.5公斤,脂肪含量减少,胴体质量提高,每只羊平均增收30元。

然而,草牧结合对牛羊产业的提质增效还远不止这些,还有一笔预期收益更加诱人。朔州市现有规模化奶牛养殖场256个,存栏奶牛18万头;肉羊养殖园区354个,饲养肉羊350万只。如果在保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草牧业,让牛羊全部吃上优质饲草,就可增加牛奶9万吨,增加羊肉1万吨,均相当于增加现在产量的1/5,并且可增加产值6.6亿元,增加纯收入2.7亿元。

草业兴起,赢得种养业双丰收

“引草入田”,促进了朔州市饲草业的兴起,推动饲草业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项新兴产业。根据我省“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以牧富民”的草牧业发展思路,2015年朔州市重点推进了牧草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当年新增加玉米青贮联合收割机100台,使全市联合收割机的总量达到300多台,每天收割青贮能力达到4万多亩。新组建苜蓿收获加工企业和合作社5家,燕麦干草加工企业3家,形成了年可加工干草6万吨的生产能力,补齐了草牧业发展的“短板”。据测算,到2017年试点期末,朔州市可形成年收贮青贮玉米150万吨、燕麦干草20万吨、苜蓿干草20万吨的饲草加工能力,按当前市价,加工企业每收贮一吨青贮玉米可收入60-80元、加工燕麦或苜蓿干草一吨可收入400多元,总算账可收入2.5亿元以上。由此可见,饲草业将成为朔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不仅如此,按照我省确定的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政策要求,朔州市在全市推行了“利用牛羊粪便改造中低产田”项目,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促进种植业发展,赢得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双丰收。怀仁县犇康牧业有限公司饲养奶牛800头,拥有沙化土地2000亩,通过用牛粪改良沙化地,青贮玉米产量由改良前的亩产1.5吨增加到 目前的4吨。山阴县佳联奶牛养殖有限公司饲养奶牛600头,拥有盐碱地4000亩,经过改良使不毛之地苜蓿干草产量亩均达到0.7吨。据测定,改良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3%增加到0.7%左右。朔州市畜牧局负责人说,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理念,目前朔州市已建成有机肥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这样一来,在逐步解决粪污污染环境难题的同时,又增强了种植业发展的后劲,开辟了“藏粮于地”的新途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