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高端访谈>

王召明:按高标准补助牧草生产 加大草原恢复与保护力度

2016-03-14 09:15: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金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牧草是天然优质饲料,国际上素有“绿色黄金”的美誉,其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摘要】

牧草是天然优质饲料,国际上素有“绿色黄金”的美誉,其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国优质牧草缺乏,牧草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未能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向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关于加快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的提案》,提发展牧草产业五个“有利于”,建议继续加大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力度,加快我国牧草产业发展。

王召明提案呼吁:按高标准补助牧草生产 加大草原恢复与保护力度(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

以下为王召明提案内容摘编:

发展牧草产业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国家长远粮食安全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

王召明在提案中认为,发展牧草产业具有以下几方面重大战略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际廉价奶粉大量涌入我国,造成当前我国畜产品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随着自贸协定的逐步落实到位,国外低价畜产品对我国的冲击将更大,大力发展牧草产业,是提高我国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保障。

有利于保障我国多元化食物需求。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多元化食物需求。同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相比,我国牧草产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有利于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牧草种植,不仅有利于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还可为下游产业提供优质原料,带动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草、奶、肉、皮革、纺织等多个产业链条,加快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速度,让更多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延伸带来的红利。

有利于国家长远粮食安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多重挑战。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开展粮食去库存工作,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施粮草轮作,即可提升耕地质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又能弹性调节产量,对于提升耕地质量、维护国家长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我国近60亿亩天然草原,占据着季风主通道、各大水系源头和上中游地区,是国家面积最大的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牧草产业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保障草原屏障牢固不破,生态长久安全。

内蒙古发展牧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天然草原增产潜力巨大 土地资源丰富 牧草产业体系完善

内蒙古具有发展牧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一是天然草原增产潜力巨大。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是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资源。但目前全区95%以上的草场基础设施薄弱,单位草原畜产品生产水平仅为新西兰的1/80,美国的1/20,澳大利亚的1/10,牧草养畜发展空间巨大。

二是土地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耕地面积1.36亿亩,按照国家建设粮食核心区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将形成5000万亩左右的高标准口粮生产田,其余有约5000万亩中低产田可实施粮草轮作,加上现有的5000万亩草原人工草场,通过建设配套灌溉设施,可形成1亿亩以上的高标准饲草地。

三是牧草产业体系较为完善。2012年以来,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与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资金统筹用于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政策投入力度在全国绝无仅有。目前自治区苜蓿人工草地面积近80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形成科尔沁苜蓿区、敕勒川苜蓿区、阴山东南麓苜蓿区、河套苜蓿区、库不齐沙漠沿黄苜蓿区、毛乌素沙地苜蓿区、阿尔巴斯苜蓿区和寒冷苜蓿区等八大苜蓿产业聚集区,探索形成一批质量规范,节水高效的种植模式,发展牧草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王召明提案建议:高标准建人工草场、补助牧草生产、加大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力度

为此,王召明提案建议:国家将内蒙古自治区列为牧草产业发展试点,并给予政策支持,以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引导全国牧草产业发展。

(一)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建设人工草场。草原既有生态功能,又有生产功能。。如果像建设高标准农田一样建设草原,像经营耕地一样经营草原,具备高效节水人工草地可以实现亩产优质牧草1000公斤,是天然草场产量的20倍,不但人工草场自身生态条件得到改善,还可实现20亩地天然草场休养生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新增5000万亩高效节水牧草基地测算,,约可新增饲喂7000万羊单位,相当于增加43%的畜牧业生产能力,并使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得以休养生息,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安每亩投资600元测算,建设5000万亩高效优质牧草基地共需资金300亿元,建议国家每年安排我区牧草基地建设投资60亿元。

(二)按照粮食补贴标准补助牧草生产。一是对牧草种植实施直接补贴。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耕地质量的角度,补草相当于补粮,相当于补地,建议国家结合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将调减的粮食直补资金,用于规模化牧草种植补贴,每亩补贴20元为宜。二是扩大牧草机械补贴范围。牧草产品收货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特备是在牧草机械收割环节,国内缺乏相关设备,需大量进口,建议国家对进口牧草产品生产加工机械给予农机补贴。三是建立完善牧草生产保险机制。人工优质牧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有科学的风险抵御机制,建议国建启动人工优质牧草的生产种植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以防范牧草产业风险。

(三)继续加大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力度。近年来依托国家重点工程,草原建设呈现“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但由于内蒙草原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偏少,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进入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建议国家加大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保护投入力度,配合牧草产业建设,进一步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一是持续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2016年国家确定启动新一轮补奖机制,提高了补助标准,收到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在政策实施中,要更加注重统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建议继续完善半农半牧区政策实施方式,将补贴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整合用于推进牧草集中连片种植,更好的发挥资金效益。二是提高生态建设工程人工草场补助标准。目前京津风沙治理、退牧还草工程人工种草建设标准为160元/亩,种植一年生牧草有余、种植多年生牧草远远不足。建议国家将投资标准同振兴奶业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草牧业试点建设项目保持一致,提高到600元/亩。三是增加工程建设内容。我区适合本地生长的抗寒、抗旱、高产、优质牧草品种供应严重不足,建议国家在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中增加草种基地项目,并安排配套储存设施投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