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李双喜:乌力格尔大师

2016-02-24 11:51:41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俗称“蒙古琴书”,集蒙古族说唱艺术发展之大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与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生活习性一致,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蒙古族聚集区。

  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俗称“蒙古琴书”,集蒙古族说唱艺术发展之大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与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生活习性一致,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蒙古族聚集区。

  它最初的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相似,艺人们身背四胡或者潮尔(马头琴),在大草原上随风漂泊,四处流浪,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说唱、长篇的传奇成为草原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很多乌力格尔老艺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语言造诣,说唱技术高超、精湛,嗓音洪亮生动,由他们表现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旋律和节奏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上,流传着一种蒙古族人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乌力格尔。艺人们身背四胡,在草原上流浪,一人一琴一台戏,乌力格尔以它强大的能量和神奇的气场征服着广大听众,精彩的说唱、长篇的传奇故事成为乌力格尔的显著特点。在辽阔的草原上,乌力格尔具有与生俱来的浪漫与开阔。

  结缘乌力格尔

  他是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作曲家和四胡演奏家的合体,他是乌力格尔大师李双喜。1955年正月十五,李双喜出生在乌力格尔的发源地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由于文化生活资源的缺乏,李双喜在八九岁时就经常听一个叫特木勒的老艺人说乌力格尔。“乌力格尔是口承文化,必须从小接触,我小的时候记忆力很强,可以大篇幅的记住很多。”李双喜说,“1966年后,乌力格尔受到了一些约束,但还是依然可以听,那可是偷偷的说,偷偷的听。”

  11岁时,李双喜到离家50多里地的小学去上学,那时候,他只有在寒假的时候回来听老艺人说乌力格尔。整个寒假,他总共加起来才能听近20次的乌力格尔。这让李双喜总是觉得不过瘾。“当时,在科尔沁蒙古族老百姓的家里,家家户户都有四胡,这也为我后来学习四胡提供了便利条件。那个时侯,科尔沁地区拉四胡的人也多,于是我们就组织了几个人一起和一个叫桑布的老人学习四胡演奏。”李双喜说。渐渐地,他的四胡演奏逐渐熟练起来。

  天赋显露

  “17岁时,我已经上高中了。有一天,同学家杀猪吃好吃的,就叫我去了。他家放着一把中音四胡,我拿过来随便拉了个曲子之后,老乡们都说:‘你拉的真好,你会说乌力格尔吗?’当时我年纪小,也想炫耀一下,就凭着小时候听特木勒的老艺人说过的乌力格尔给他们说了一段《西游记》。结果老乡们都高兴得不得了,说我是天才。那时候我们高中是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全天休息,自从给老乡说了《西游记》的那一次开始,一到星期六日,就去离学校十几里路的地方给他们说乌力格尔。后来,我们班主任老师知道了,他也是蒙古族,也特别喜欢我说的乌力格尔,学校有活动演出的时候就推荐我表演乌力格尔和好来宝。那个时侯,哲里木盟电台已经在播把京剧改编成新书的乌力格尔。高中毕业后我回乡锻炼,前后屯儿都知道我会表演乌力格尔,一有活动就非要叫我去。就这样,我自学了几年,这个期间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师李双喜娓娓道来。

  之后,由于当时的教师资源十分紧张,李双喜就到花胡硕中学去教初中,“我教的科目很多,而且那时候的人,比较容易满足。在教书的时候我就不再去说乌力格尔了。”

  遇上伯乐

  李双喜毕业两年后的一天,一位考上通辽师范学校的高中同学结识了当时通辽电台乌力格尔节目的主管吉日嘎郎,便推荐李双喜到电台说乌力格尔。“没多久,吉日嘎郎就去公社找我,非让我说一段。我说我早就不干那个了。他说不行,必须说一段儿。我就给他说了三四个小时。他听完后非常高兴,当时就跟我说,过段时间在呼和浩特召开一个五省区乌力格尔艺人大会,我推荐你去参加,哲盟电台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那时我还年轻,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曾经和我在一个学校的年纪比我大的老师对我说,能干上说书,你以后就是说书艺人了,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啊。当时,校长也特别支持我去。”就这样,李双喜踏上了专业乌力格尔艺人的道路。

  在呼和浩特开了乌力格尔艺人大会后,李双喜回到了家乡。当时,16个小时的新书《革命家庭》已经在哲盟电台播出了。第二年,呼伦贝尔召开了一次乌力格尔艺人的新书录音会,在那次会议上,李双喜的乌力格尔技法已经很全面了,在录音过程中,他得到了领导们的赏识,都要求李双喜留下来,以后就在这里安家。“他们给我的条件很优惠,按大学生的工资待遇,全家人的户口都给解决,而且来了就能转正。当时我想,呼伦贝尔离家乡太远了,通辽也让我回去。我就没法答应他们的要求。就在这个时侯,呼伦贝尔的领导和通辽的领导商量了一下,说是新巴尔虎右旗的老乡都爱听李双喜的乌力格尔,其实,这就是一个想把我留下来的借口。”李双喜笑着说。

  “后来,通辽的领导还真答应了我去新巴尔虎右旗演出的事儿,我也就去了。当地的老乡都特别热情,本来计划呆10天就走,结果呆了20天还不让我回去。后来,我又和通辽的领导沟通后,就留在了呼伦贝尔电台。1979年年底,我真正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乌力格尔艺人。”提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李双喜感慨良多。

  精心创作

  1979年,乌力格尔艺人又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方向。在呼伦贝尔电台工作期间,李双喜说了传统乌力格尔作品《呼延庆打雷》和《降妖传》等作品。“第二年,我自己创作的《青史演义》也在电台播出了,这个作品是从成吉思汗诞生到最后建国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一共100多个小时,系统的把蒙古族的历史说成乌力格尔,《青史演义》一经播出,就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当时,辽宁省阜新县民委专门派人请我去说《青史演义》,他们集中了全县30多名乌力格尔艺人听我讲课,还根据我的录音,专门抽调工作人员把《青史演义》写成了书。可以说,《青史演义》是个开始,之后,我又以蒙古族叙事民歌为题材创作了《刚毅英雄陶克陶胡》和《扎那巴拉吉尼玛》这些书。”李双喜说,“198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派了5个人来呼盟找到我,录制了我说的5个小时的《西游记》,作为资料拿回去存档。”

  1986年,李双喜被调到内蒙古电台。之前,他一直说的是蒙古族历史题材,到内蒙古电台后,决定开始创作新乌力格尔。李双喜创作编写了《骑兵将军邰喜德》和《僧格仁琴》,赤峰电台当时则创作了新书《锡尼喇嘛乌力吉吉尔格勒》,这3部作品同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乌兰夫逝世1周年时,李双喜又创作编写了新书《乌兰夫》。

  之后,他的《青史演义》在电视上每天放半个小时,深受观众喜爱。“有了电视以后,我说的乌力格尔就越来越多了,有《邓小平的故事》、《少年毛泽东》、《薛仁贵》、《小八义》、《刘秀走国》和《西游记》等。其中,我一个人说的《西游记》就够播放一年的。”

  新乌力格尔

  现在,由李双喜创作的100集新乌力格尔《科尔沁曙光》很快就要和观众们见面了,还有另一部同样是100集的大作《蒙古族将军孔飞》也将在2013年年底开始录制。

  未来,李双喜准备选择10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蒙古族人物作为题材,创作新乌力格尔,正如他所说:“我要用最朴素的语言,给老百姓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近几年,随着流行音乐和西方文化的流入,传统的乌力格尔受到严重冲击,部分乌力格尔艺人逐渐离开他们的岗位,而乌力格尔的传承人也到了青黄不接的时期。“好在现在国家逐渐重视起来了,像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都招收了乌力格尔专业的蒙古族学生。在农村,还有一部分想学习乌力格尔的和很有天赋的年轻人,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一点上,我也希望相关部门能想想办法,让乌力格尔更好的传承下去。”李双喜说。

  “乌力格尔是一门深得民心的艺术,它和蒙古族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同时,它也是一门说唱综合的综合性的艺术,一个说书人就代表一台戏。通俗的说,乌力格尔是讲给老百姓的历史课,通过人物故事,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做人的标准。给社会大众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一个优秀乌力格尔艺人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李双喜说。

    原标题:乌力格尔大师李双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