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寒潮的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白天气温仍在零下十几摄氏度。记者近日走进新忽热苏木莫仁嘎查牧民武海河的家里,热得烫手的暖气片立刻把严寒挡在了门外。
房子是新盖的,墙上贴着大红的喜字。50岁的武海河说,这是2013年享受国家危房改造盖起的新砖房,去年给二儿子当了新房。
2015年,内蒙古羊肉价格大跌,许多农牧民收入锐减。武海河说,去年卖了100多只羊,毛收入5万元,比上年少了一半。
“收入虽然减了,但生活没有问题。近几年国家各种惠民补贴特别多,加上旗里帮助,除了日常开销,家里的大事情都有保障。”武海河一项项给记者数了起来:国家草原生态补奖领了1.7万元,危房改造享受补贴1.9万元,棚圈建设国家补贴2万元,拉长电国家投资建设相当于省下十多万元,别的还有种畜补贴800元,优质牧草补贴800元,滴灌补贴5000元,生产资料补贴800元……
此外,内蒙古给农牧民的过冬煤炭补贴600元已经发放了3年;乌拉特中旗给牧民出资180元的新农合个人缴费,使他们不花钱就能享受到最高20万元的报销;旗里还给大部分牧民补贴1万元,个人只需交1.5万元就入了社保,现在武海河的母亲每月可以领到474元的养老金,还能享受每月100元的高龄补贴。
还让武海河感动的一件事是,前不久,因为牧区遭遇雪灾,旗里动员干部和企业捐款给灾区每户牧民购买饲草料,仅全旗干部职工捐款就有180多万元,他家也领到了500多斤料、1000多斤草。“虽然领到的草料不多,可是国家和党员干部对牧民这么好,让咱心里热乎乎的。”他说。
记者在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甘其毛都镇、德岭山镇采访时,很多农牧民表示,惠民政策补贴很多,几乎覆盖了上学、看病、住房、生产等各个方面,成为他们的坚实保障。“现在政府的措施很实很细,牧区的孩子上学不但不掏钱,连他们周末回家的路费政府都给打到一张卡上。”武海河说。
川井苏木哈拉图嘎查牧民达赖为应对羊肉价格的持续下跌,联合其他4户牧民成立了合作社,让他没想到的是,合作社得到了政府标准化建设补贴25万元。“去年我们搞起了牧家乐餐饮,销售了80只羊,每只收益2000元,是直接卖羊的4至5倍。”
尝到甜头的达赖,今年准备开一个羊肉加工厂,应对羊肉价格的波动。“有了国家各项惠民补贴,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他说。(记者张云龙、李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