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新闻

青海旅游,瞄准生态凝聚“亲和力”

2016-02-03 09:58:33 | 来源: 青海新闻网 | 作者: 罗连军 金玥彤 孙肇明 邢曼玉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中国最美花海——门源,中国最美草原——祁连,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夏日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讲起青海老酸奶的故事,被称为“青海大百科”的原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院副院长、地域文化学者谢佐头头是道。

青海湖,任性的蓝;百里花海,让人窒息的美;茶卡盐湖,不可思议的纯净。还有天上玉树、仙境祁连、彩虹故乡、清清黄河……处处彰显青海生态美。

全省“两会”提出,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围绕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格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业态和产品多元化,不断提升“大美青海”美誉度和影响力。

何为对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对此,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杨成才认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造就了青海有大美而不言,这是大自然对青海人民最大的馈赠。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业,无疑是旅游环境生态友好。

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原、花海、令人痴迷的民族风情,还有文明诞生地的辉煌和积淀……这些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每一个从未来过或多次来青海的人。

青海是个好地方,这是中外游客首肯的事实。数据显示,“十二五”,青海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累计达到9095万人次、824.5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1.8倍和3.15倍。

上扬之势,折射美丽魅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省一方面要应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一方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业,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有机结合,无疑是一条“着力发展生态环境经济”的最佳路径。

生态保护优先,这是青海之长,也是青海发展之基,无疑也是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永恒根基。

多年的发展,青海坚守大自然“生态红线”,牺牲了发展的高速度,也赢得大自然慷慨的回馈。

年复一年,青海生态环境不断趋优,青海旅游业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游客踏上青海这片生态净土,分享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喜悦,感受青海清凉之美、环境之美、生态之美,旅游市场“井喷”成了夏季常态。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游客量再创新高达到165万人次,徜徉在青海湖畔,拿起相机随意一帧都是一张无需修饰的明信片,如诗如画。

中国最美花海——门源,中国最美草原——祁连,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夏日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转变发展方式,持之以恒建设生态,这让美丽青海绽放出更加夺目的魅力,也让青海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旅游发展红利的特色之路。

发展生态经济,发展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重在挖掘旅游发展潜力,打造全年全景全要素式的旅游;重在树立融合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推动旅游业上档次、上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和素质的优化提升;重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功能与项目建设;重在强化“游客至上”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让游客感受到大美青海的好客和热情……

青海旅游发展的着力点掷地有声,最具“亲和力”模式正在渐行渐进。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