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头图>

感觉海拉尔: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相融的城市(原创)

2016-01-04 10:09:43 |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许卫国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海拉尔,蒙古语意为:“野韭菜生长的地方”。很久以前,在这三面环山的伊敏河畔,绿草茵茵,岸边长满了茂盛的野韭菜,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风光绮丽,来这里游牧的牧民越聚越多,在这里逐渐驻扎停留,最后一部分终于定居下来,伊敏河两岸散落着很多蒙古包。

在茫茫的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北部,有一座三面环山,一水中流的城市——海拉尔。这是一座草原之城、民族之城、历史之城、文化之城、旅游之城。它古老,一度是中国历史文化静谧的后院;它年青,崛起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它坦诚,用宽阔的胸膛拥抱八方来客;它浪漫,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

海拉尔,蒙古语意为:“野韭菜生长的地方”。很久以前,在这三面环山的伊敏河畔,绿草茵茵,岸边长满了茂盛的野韭菜,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风光绮丽,来这里游牧的牧民越聚越多,在这里逐渐驻扎停留,最后一部分终于定居下来,伊敏河两岸散落着很多蒙古包。持原始蒙古语的蒙古人把这条河流叫“海拉尔河”,城因河而得名,这座草原城就叫海拉尔且流传至今。

海拉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南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与陈巴尔虎旗比邻,东连牙克石市。徜徉于海拉尔街头,你时常会与身穿各种长短服饰的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牧民擦肩而过,他们中间有的刚刚从草原深处走来,有的对这座城市一点都不陌生。这些少数民族牧民们长年在草原上骑马放牧,沧桑的脸庞布满红润油亮;他们逛街的节奏不紧不慢,一举一动都显得轻松惬意;逛百货、蹓市场、下饭店……。事实上,正是有了他们,草原城市海拉尔才有了自己的特色,才有了蒙古族风味的餐饮娱乐场所,才有了以少数民族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度假村、广场、冰灯、雪雕等等。过去的蒙古说书厅、海拉尔饭店、民族饭店、呼伦饭店、贝尔饭店可以说都是以蒙古族兄弟为主要招揽对象的。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餐饮娱乐场所在服务对象、内容、档次上有了新的提高,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老乡们来到海拉尔除了要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外,每月来一两次城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购物。城里人购物用手拿着,至多用方便袋拎着;而老乡们却用袋子,甚至用马褡裢,装满所需商品往肩上一褡背着走。他们用成群卖牛羊的钱在海拉尔消费,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买一些衣物、皮具,包括蒙古袍、皮靴、马鞍、马镫等,有的甚至要购买液晶电视、全自动洗衣机、数码照相机、汽车等高档商品。世世代代发展起来的畜牧业使老乡们的生活日益富足而殷实。

在海拉尔北山敖包山,是神奇的地方,海拉尔的佛教圣地--一塔两寺。一塔是指藏传佛教的菩提塔。该塔坐落于敖包山顶,建筑海拔744.7m,是由塔基、塔身、相轮、刹顶组成,有九层,塔高88.138米,塔基由汉白玉大理石砌筑三级多边形莲花座台阶,塔基99m×99m,塔身高51m,38.2m×38.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轮29m高,为钢结构外喷金黄色氟碳漆。顶端为刹顶,由日、月和宝瓶构成。项目占地1512㎡。总建筑面积为5928㎡。佛塔内供佛像十万尊。

两寺是指藏传佛教寺院和汉传佛寺院

达尔吉林寺(藏传佛教寺院):藏语“达尔吉林寺” 汉称:昌盛寺寺院。座落在敖包山上(海拔698.7m)是由5个主殿、6个配殿和僧房、活佛府、斋堂、居士院、转经楼、佛学院等建筑构成。建筑用地为45861㎡,总建筑面积为13788.89㎡,建筑密度为21.63%,容积率为11.39%。绿化面积为16174㎡。绿化率为45%,主体建筑风格是汉藏结合式,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装金色琉璃瓦,白墙,红柱,台阶为汉白玉大理石和白色花岗岩,路面为仿石艺术砖。主殿大雄宝殿,面积41.6m×24.8m,高18.3m,单层面积1007.1㎡,佛学院39.6m×40.8m是内蒙古佛学院呼伦贝尔的分院,建筑高28.88m,建筑面积5132㎡,可供100名僧侣在此学习深造。

海拉尔在原有的万佛寺(汉传佛教寺院)基础上移地重建了汉寺。汉寺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是恢复建设原海拉尔万佛寺的主要建筑,工程总用地49353㎡。建筑面积:一期5104㎡,二期4839㎡。一期建设项目有: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菩萨殿、二期建设项目有:万佛宝殿,七佛殿、文殊殿、弥勒殿、藏经楼、僧房等建筑物构成。如今这里香火缭绕,祥云出岫,经号声声,佛风荡漾。草原人民经常汇聚在此,祈福草原吉祥。

走在海拉尔的大街小巷,你会闻到丝丝奶茶的乳香、阵阵手把肉的馨香。随便走进一家饭店,热情好客的主人会马上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再把盛满了奶茶的茶壶拎上来,放在你面前,意思是喝完了让你自己随便倒,让你尽情地品尝这草原风味的溢满奶香、茶香、浓郁悠长的奶茶。对草原人来说,奶茶既是一种解渴的饮料,又是一种充饥的食品。奶茶熬制的过程也是很讲究的。先用一鼎专门用来熬奶茶的锅放入适量清水、砖茶,熬至黑红色,沸腾几分钟后倒入另一个容器,用羊油将锅擦两遍,放入炒米炒熟,倒入熬好的砖茶水,放入少许盐,再兑入鲜牛奶一起熬十多分钟,一股奶香飘来,这时,奶茶就熬制好了。我想,奶茶之所以深受人们尤其是草原牧民们的喜爱,主要是熬制工序的细腻、原料搭配的合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汇相融的结晶。现在有了各种销往全国各地的奶茶粉,人们居家旅游喝奶茶方便极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奶茶粉的味道远不如新熬制的鲜奶茶好喝,城里的奶茶不如草原蒙古包的奶香浓郁。追本溯源,在于原始的天然的东西最纯粹。可以说,奶茶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马背民族,养育了整个北方民族。随着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相融,它必将养育整个中华民族。

感觉手把肉也是海拉尔极富民族风味的食品。这种食品同样传承于草原上的蒙古人。在海拉尔的饭店用餐,只要有手把肉,连山珍海味都会略显逊色,甚至受到冷落。因为来自草原上的手把肉除了具有主副食兼备的优点外,还特别下酒。吃手把肉喝当地的纯粮白酒,越喝越香甜,不免要多喝几口。北方人喝酒与南方人不同,南方人喝酒用盅,就是“牛眼珠子”,喝得拖泥带水,喝不下去了只好猜拳行酒令劝酒,输者喝得挤眉弄眼,酒一沾唇,一张红脸就遮不住;而北方人喝酒传统用杯、碗,甚至直接用瓶,三两一杯的白酒仰脖就干,每人一瓶酒放面前自斟共饮,喝完白酒还要用啤酒“盖帽”,很少“打酒官司”。喝啤酒时要用大碗,俩人抬一箱啤酒喝是平常事。要是觉得俩人喝酒没意思,手机一拨,马上邀来朋友若干。在北方人看来,朋友不好不请,一请不好不到,一坐不好不喝,能喝不喝也不好。海拉尔人喝酒是强项,南方人没法比。可其它方面海拉尔丝毫不敢小瞧南方人。你看,海拉尔的高楼几乎全是南方人建造的,在这一点上海拉尔人早就有压力;此外南方人的服装加工、家具装璜、电工电料、电脑耗材也非常价廉物美。南方人头脑精明,经商能力强;北方人坦诚、实在、好客、大方、朋友多;现代的海拉尔是南北方人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的城市。

这座草原城市总是在乳香中香甜地睡去,又总是在阳光沐浴的长调中醒来;现在,它又在飘满云朵的天空下挣扎、膨胀,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森林与野韭菜一起生长,它的周围又被草原和牛群羊群所包围。感觉到城市在飞速发展,人口在膨胀,占地面积在扩大,工业化的城市正在慢慢地向周边吞噬着草原。而生态保护的大环境又要限制城市占地面积的无限扩大,使它不得不向空中发展。于是,楼房越建越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与来越高。城市的阳光也变得弥足珍贵,它用无边无际的温柔,抚摸着城市的每一块绿地,每一座花园,每一道流水,每一座建筑,每一缕炊烟,给他们生命的光泽,让草原城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明艳和灵感。工业园区正在崛起,海拉尔哈萨尔斜拉大桥桥飞贯东西,巍峨壮观,呼伦贝尔新城区气势恢宏、海拉尔古城飞檐斗拱……,“美丽与发展双赢”,科学发展的和谐理念正指导着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奋发崛起;“天然林保护工程”、“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工程”等关键举措让呼伦贝尔的绿色得到恢复和发展。近年来,呼伦贝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资源开发,发展大产业、大集群、大项目,用百分之一的开发节点释放百分之九十九的森林草原,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道路,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任何一天,如果你在海拉尔街头漫步,你总会觉得这里空气无比清新,呼吸顺畅,仿佛正置身于一座大氧吧里。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伴着大草原的缕缕草香温润着人们的心扉。你的头脑异常清醒,精力非常充沛,使你思如泉涌,神接天地。于是呼伦贝尔多诗作、多情歌、多画家、多韵律、多长调!

我感觉到这里每座山的筋骨,每条河的脉络,每片土地的肌肉,都储存着远古的气息:蒙古人的潇潇马鸣,远游浪子的行吟步履,商贾的忧怨,狩猎的弓鸣,征旅的泪水,离人的惆怅,慈母的针线……我追逐着昨天的落日,怀着满腔热忱,沿着逶迤的兴安故道,踏着迷离的衰草,去找寻那关于海拉尔天荒地老的传奇和神话。

我感觉到了,脚下这片绿色的净土,埋藏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射大雕的弯弓和驰骋疆场的金戈,埋藏着古代少数民族的血与火,埋藏着一部部绿色的史诗,浪漫、充满诱惑的史诗!当你俯身捡拾海拉尔西山沙土下出现的各类经过打磨的石片、石器,就会了解海拉尔文明起源的久远。中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经济,就曾始于海拉尔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来到海拉尔,你一定要到北山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去参观。昔日烽火狼烟早已散去,今日狰嵘遗迹历历在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这段侵华日军要塞遗址似警钟长鸣于人们耳畔,让历史永远铭记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血泪史。

感觉海拉尔的冬季寒冷而漫长,与夏季的温差很大。每年八月中下旬就进入霜冻期,最冷时夜间最低气温达零下四十多度,白天达零下三十度,真是滴水成冰。海拉尔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冷。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人们都能在室外不紧不慢地从事着各种工作。做买卖的、清理路面积雪的、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散步的、跳广场舞的……,人们在寒冷中尽情地体验着生活的快乐。如果在散步,偶尔还能看到有的人边走路边吃着雪糕、冰糖葫芦的情景,这是海拉尔人在体验冰雪中的馨香与甜美。看他们那随意的样子,好像寒冷与他们无关,或者离他们还很远,寒冷的天气丝毫抵消不了他们对生活如火的热情。

感觉海拉尔人非常爱美。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们觉得这也是一个展示自身美的机会。受到草原牧民服饰的熏陶,冬天寒冷的季节,这里的人们非常喜欢穿皮衣、皮靴、戴富有个性的皮帽、毡帽。追求民族服饰的美是海拉尔人的重要特征。

感觉冬季的海拉尔简直就是一个大冰箱,人们就在这个冰箱里工作生活着。严寒雾霭中,各种车辆在覆盖着一层冰雪的路面艰难爬行。海拉尔的司机与内地司机不同,他们练就了一身在冰雪路面开车的好手法,路面再滑也不紧张。这种情况下,常常是坐车的觉得提心吊胆,而开车的却心中有数,平稳驾车行驶。在旅游旺季,海拉尔的每一位出租车驾驶员都能与你热情攀谈,告诉你该住那家宾馆,附近有哪些旅游景点,并能安全地用车把你送到目的地。这座草原之城给外地人的深刻感觉是气候非常寒冷,而海拉尔人却非常热情。

严寒中的海拉尔,最有生命力的除了一岁一枯荣的小草,再就是各种树木了。海拉尔西山的樟子松,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远观似一幅幅壮丽的风情画。而遍布于街道两旁的杨树、柳树、榆树等,则早已脱下了绿色的外衣,赤裸着身体与严寒做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它的外表虽然光秃难看,显得苍老呆滞,而它的根却依然活着,整棵树依然活着,深扎树下几十米的根向树干输送着维持生命的营养。这些树在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他们早已懂得,冬天都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能够不畏严寒,仍然保持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海拉尔,你是一座美丽神奇的魅力之城。一座镌刻历史的文化之城,一座民族和谐的聚居之城,一座明亮疏朗的天空之城,一座草原拥抱的绿色之城,一座富有自然诗意的浪漫之城!我为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感到骄傲!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海拉尔。(摄影/作者:许卫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