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头图>

蒙古族朝拜圣地——宝格德山

2015-09-01 15:04:34 | 来源:海拉尔摄影网 | 作者:许卫国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宝格德乌拉(圣山)是我国草原上自然形成的最大的“敖包”,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正南45公里,海拔922.3米。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日被敌军袭击,成吉思汗率残兵退到宝格德乌拉山下,敌军很快就追赶上来了。

今年8月15日,我驾车载着爱人从海拉尔出发,向西北方经新巴尔虎左旗转东北方,再向新巴尔虎右旗,共奔驰300余公里,于当天下午去新巴尔虎右旗参加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三)举行的“宝格德乌拉(圣山)民间祭祀盛会”摄影采风。新巴尔虎右旗的朋友们当晚在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设酒席接风,共叙友情。晚饭后朋友安排我们住在一个整洁的宾馆。

第二天天刚朦朦亮,我们一行十多人分乘三辆车,风驰电掣向东南方向奔驰约45公里,到达神圣的宝格德乌拉(圣山)。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身穿鲜艳民族服饰的各族群众扶老携幼,正在向圣山顶缓缓移动;另一部分的人们已经结束在山顶敖包的朝拜,向山下如流水倾泻而下。这交织的人流告诉我们,朝拜与祭祀正在进行。山下,是数不清的帐篷,牛羊驼马,数不清的车辆和朝圣的人流。远处,人欢马嘶,车辆和奔马扬起的尘土缓缓飘向空中,那雄伟的苏鲁锭,蓝色的哈达,木质的勒勒车,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僧侣悠扬的经号,高扬的经幡,随佛风飘荡。当地朋友们热情地把我们安排在一座大帐篷中,这里早已经煮好了新鲜手把肉,大家共同举杯,向着圣山朝拜遥祝。

吃罢早餐,我身背相机,和朋友们沿着圣山木质栈道拾级而上。没想到,这圣山远观不高,真要登上山顶比登天还难。走到一半,我们早已经气喘吁吁。稍事休息,再继续攀登。来到山顶,举目苍茫,一览众山小,巴尔虎草原尽收眼底,乌尔逊河和贝尔湖若隐若现。山下游人如蚁,密密麻麻;山顶罡风烈烈,敖包高耸。朝拜者或跪、或坐、或立,或双手合掌,或举目远眺,皆虔诚朝拜,共祝草原兴旺。

宝格德乌拉(圣山)是我国草原上自然形成的最大的“敖包”,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正南45公里,海拔922.3米。这里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最隆重、最神圣的蒙古族民间朝圣、祭山地。千百年来,宝格德乌拉(圣山)静卧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之上成为降福与庇护这方水土这群族人的神圣领地。“宝格德乌拉”是蒙古语神山圣山之意。自1738年始,在有文字记载的近三百年中,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和七月初三,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牧民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自发聚集在这里。男人祭山,妇女围着大山转三圈进行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由高僧主持,他们坐中间诵经,群众坐在两边,共同分享祭祀肉食,这个仪式在当地称之为“敖包贺喜格”,意思是敖包的福禄。人们都期待着能分享这一口福。之后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文艺演出等,从早到晚,非常热闹。这时候,你在山前许个愿是很灵的,人们都祈祷大山保佑草原上的生灵兴旺平安。

在这种始于原始原生态的祭祀朝圣中,高僧主祭,为凡黎祈福,马头琴悠扬、长调辽远。赛马、射箭、摔跤……世居于此的蒙古牧民,秉赋草原的灵性、智慧,将蒙古族厚重的历史、宗教、文化积淀,淋漓尽致地表达、传承。整个祭祀朝圣活动完美地表现了蒙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崇高理念。冥冥之中,这祭祀早已成为流传千古,了解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宗教的最好景致……。

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日被敌军袭击,成吉思汗率残兵退到宝格德乌拉山下,敌军很快就追赶上来了。此时,将士们又饿又累,成吉思汗只好命令部队登上宝格德乌拉山躲避敌军。上了山后成吉思汗仰望“长生天”长叹道:“难道我命该如此吗?大山,请保佑我”。霎时,云雾缭绕,山上山下一片云海,敌军怕有埋伏,不敢进兵,等了三天三夜成吉思汗的援兵来到了山下。成吉思汗在山上挥动令旗指挥将士们,不到一个时辰就一举歼灭了敌军。成吉思汗徒步下山后,抚胸告天:“我得以免灾,我之区区性命,被宝格德乌拉山所搭救,日后我必常常祭祀此山,我的子子孙孙当与我一般祭祀”。说完,他向着太阳把腰带挂在脖子上,将帽子放在右手上,屈身拜了九拜,洒马奶酒以祭。从此,每当绿草如茵,鸿雁北归时,草原上的牧民就进行祭山祭敖包活动。

1  2  3  4  5  6  7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