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文化> 热点新闻

艾克拜尔《哈萨克族》:一条通往草原的捷径

2015-08-18 11:28:41 | 来源: 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 作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他们要组织出版一套关于介绍56个民族的丛书,责任编辑吕怡当时找到我说,希望由我来完成关于《哈萨克族》一书的撰写,我欣然答应了。

 

原标题:一条通往草原的捷径

《哈萨克族》前言

哈萨克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哈萨克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以来,关于哈萨克族研究,国内一些学者有所提供;国际上的研究正在兴起。但是,依然让读者感觉到那些信息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难以连贯的,不足以揭示一个民族历史全貌。简单地说,不足以让人解渴。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历史的偏见。无论是东西方文献,在记述关于哈萨克草原地带时,都视以“蛮夷之地”来表述,往往一笔带过,所以,很多历史真相在这种历史偏见下走失。其次是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传播学派的负面影响。在过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历史阶段,被认为人类只有有限的几个文化中心,而人类的所有的文化都是由这几个中心传播的,除此而外一切都是文化荒漠,更是莫谈历史。许多历史被人为屏蔽。感谢科技时代的来临,碳14的测定和DNA基因技术的破解,还有考古发掘和新发现,使得许多历史谜团被揭示出来,让人类的认识更接近于历史本源。不同民族的历史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并连贯起来。更感谢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这些新的发现,犹如阳光和空气一样迅速传播,让天下的人分享。再次是语言文字的障碍。清朝皇帝钦定的《〈西域图志〉校注》记述颇为有趣:“外藩字无正音,称名类由口授,积久沿讹。犹得与初称相似者,盖往往而有矣。”由此可以看到一个主观臆断的判断:“外藩字无正音”。对于其他语言的理解,也仅限于此。也是一个时代。但是,同是《〈西域图志〉校注》,又讲述了另一种真实的人文历史现象:“昔夷汉有言语绝不相通,所传不免悠谬。”“必执史汉为据,则司马迁、班固并未身历其地。即至其地,而语言不通,文字不晓,其传讹有必然者,故注其大略如右。”在此,却又看得到一种客观判断。而在西方文献中记载也大略如此。所以,仅靠文字记载,亦难获全貌。更何况同一个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更换过不同文字,书面记载也不尽相同。第四是历史的阻断。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不同宗教,一个民族的历史便可以蓄意篡改。历史疆界的更替,也会带来一些畸变。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陷阱和历史谜团。要涉越陷阱,揭开谜团,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著的贡献在于,国外的研究者很少借助汉籍研究,因为除极少数学者,绝大多数人无法直接阅读汉文古籍,文言文较之现代汉语,似乎有另一种语言的迷宫感觉。因此,无法借助汉文献来研究。其次,汉籍记载,在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口音的人依照亘古以来的尾音去除法,由其他语言音译为汉语记载时,会出现天壤之别。 其实,仔细缕析,依然有天然的内在关联。而且,汉籍的历史真实性无可替代。我们恰恰借助这一优势,试图将历史的疑团揭开,让被阻断的历史连贯起来。

还有一点,哈萨克族的部落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宝藏。在二十四史中,许多情况下,现今的哈萨克族历史,恰恰是以部落名称被记载下来。比如说乌孙、康居(康里)、葛逻禄、突骑施、阿兰、菴蔡、钦察、札剌亦儿、克烈、乃蛮等。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哈萨克部落名称,即使过了千年,依然保持到今天,连语音都没有变化。这就是草原文化的特殊性。因为“逐水草而居”,草原文化就有了流动性,有了流动性便具有了活力,有了流动性便具有了传承性、延续性、单一性。这便是《吕氏春秋·尽数》所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所以,哈萨克族千年百年以来,没有方言之说。有别于农耕文明“虽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格局,十里不同天,翻过一道岭便是一种方言的特点。这便是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不可复制的文化密码之一。解开密码,便可以还原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现在,通过本著,读者或许会得到一条通往草原的捷径,走向那里,去了解一个古老的马背民族——哈萨克。

开满郁金香的哈萨克草原在期待您的光临。

 

《哈萨克族》后记

这本书是应了辽宁民族出版社之约完成的。他们要组织出版一套关于介绍56个民族的丛书,责任编辑吕怡当时找到我说,希望由我来完成关于《哈萨克族》一书的撰写,我欣然答应了。因为对我的民族写一本书,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当然,对此我也做过多年的前期准备。

但是,我一开始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出版方的意图,我按照学术著作的要求去谋篇布局和撰写。后来,辽宁民族出版社吴昕阳副总编和责任编辑吕怡来京时终于讲明了他们的出版意图,这套丛书的编辑宗旨,是向普通读者大众提供关于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通俗读本。

我的心一下纠结起来。原先的写作是每一句都要注明出处,但是,出版方认为这样会使普通读者阅读起来感觉很累,行文中不要处处标明出处,只要在最后提供参考篇目足够了。普通读者想了解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概况,这样做有助于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它的责任与使命与纯粹的学术著作有所不同,要浅显易懂。

现在,我明白了,必须从我的纠结中摆脱出来。毕竟出版者比我更清楚读者需求。我应当尊重出版者的选择。出版者的出版日期迫在眉睫。但是,我的确太繁忙了,时间总是不够用。出版者提出了一项建设性的建议,关于资料性的内容部分,找一位助手帮助我完成,这样才能有效节约时间,不至于影响他们的出版周期。于是,我们共同选择了伊拉达·拉音别克,由她来协助我完成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编纂、插图配图工作。

事在人为,现在这本书终于摆在读者面前,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立体加深对一个民族的印象。同时,感谢出版者智慧的眼光,在信息时代着眼读者需求,推出这样一本通俗读物。

关于我的学术著作,我将不遗余力,另行完成。

感谢时代,感谢读者。

(作者:艾克拜尔·米吉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原主编)

(此书即将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