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锁边带上的“绿色哨兵”

发布时间:2025-11-07 10:55:00丨来源:岭上兴安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清晨的科尔沁沙地东缘,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一片宁静。微风拂过连绵的沙棘林,沙沙作响。然而在二十五年前,这里在村民周钢连口中却是“天昏地黄,炕上、锅里全是沙子”的荒凉之地。当时,这个占地9.67万亩的嘎查,沙地和盐碱地占比高达54%。风沙逼得乡亲们背井离乡。

金扎拉嘎在沙棘林

改变始于一个人的抉择和坚持。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哈吐布其人,现任嘎查党支部书记金扎拉嘎。面对“沙进人退”的困局,他立下誓言:用双手改变家乡的命运!

国家政策引路,播下绿色希望

2000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春风吹到了这片贫瘠的沙地。身为嘎查“两委”成员的金扎拉嘎将其视为治沙的“破题之举”。他起早贪黑,挨家挨户走访嘎查200多户乡亲,掰着指头讲政策、绘蓝图。真诚和执着打动人心,最终,每户都自愿退出10亩耕地用于生态建设。当第一株树苗在退耕地上顽强成活,绿色的希望在哈吐布其(蒙古语意为“门槛”)扎下了根。

二十五年坚守,风沙线上写担当

2012年金扎拉嘎担任党支部书记后,肩上的治沙担子更重了,他的身影始终奋战在治沙最前沿:初春寒风里,他带领村民躬身劳作,平整沙地;盛夏酷暑下,他独自巡护草场,查看土壤湿度和草的长势;深秋时节,他与乡亲们一起搬运成捆的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麦草方格沙障,用双手“织”出巨大的“格子衫”锁住流沙。

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沙地上刻下了“人定胜天”的实干印记。哈吐布其嘎查累计育草封沙1400亩、种植沙棘林1500亩、紫花苜蓿10000亩,数字见证了金扎拉嘎的艰辛付出。

凝聚集体力量,实现生态蝶变

金扎拉嘎深知,缚住“黄龙”非一己之力能为。2017年,中央宣传部开始定点帮扶哈吐布其嘎查,金扎拉嘎主动对接,与驻村第一书记谭安东深入谋划。2019年,在中央宣传部定点帮扶资金(100万元)支持下,1500亩沙棘林项目落地生根,成为推动生态治理的“关键一手”。

金扎拉嘎在嘎查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生态员”志愿服务队。“金书记就是我们的‘愚公’,他让我们相信,坚持就能干成事!”一位年轻志愿者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集体力量的凝聚,让昔日黄沙肆虐的村庄前所未有地充满了活力。

绿进沙退,幸福敲门

二十五年的艰辛付出,换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巨变: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500亩;种植紫花苜蓿1万亩,修复退化草场5000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跃升至80%以上;锁住风沙的沙棘林结出致富的“金果”,成为增收的“金色产业”;嘎查人口回流,增至1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4万元;2025年,哈吐布其嘎查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哈吐布其,这座名字意为“门槛”的村庄,如今已成为横亘在科尔沁沙地边缘一道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金扎拉嘎用二十五载如一日的不懈奋斗和为民情怀,带领乡亲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祖国北疆书写下感人至深的绿色传奇。这场从“固沙保土”迈向“重构生态”的战役,在金扎拉嘎的带领下仍继续向前。

(文: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