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敖都嘎查的草场已覆盖上皑皑白雪,一抹灵动的黄色在山坡间缓缓移动,50余只黄羊已经在这里“安家”近两年。

黄羊漫步在雪间觅食
“这些黄羊在这里生活得很安逸,每天就在草场觅食,平时我会添加一些盐砖给它们,确保它们能补充足够的营养。”乌兰敖都嘎查牧民白明嘎扎布是这片草场的主人,同时也是科右前旗呼和达板黄羊保护救助站的负责人。
这几年,除了照料自家牲畜,他还多了一份牵挂——守护这群特殊的“邻居”。顺着他的手指方向,一群黄羊正与他家的牛群、羊群一起觅食,场面十分和谐。

黄羊与牧民的牛群一同进食
黄羊学名“蒙古羚”,是羚羊的一种,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023年冬季,受蒙古国气候影响,大批黄羊跨越边境迁徙至兴安盟。在兴安盟没有围栏的“动物园”中,这群“雪原精灵”尽情地“撒欢儿”,在此停歇、觅食,甚至打破迁徙习性,选择留居繁衍。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留在科右前旗境内的300余只黄羊,目前已繁衍生息至1000余只。

草场充足的食料为黄羊提供生存保障
在牧民宝东力家的羊圈里,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黄羊正和一只小狍子嬉戏玩耍,两位“小朋友”前不久被牧民救助回来,目前正在接受治疗,状态逐步恢复。

刚刚救助的小黄羊
“黄羊来到兴安盟,说明咱们这里的生态好了。当地牧民也十分珍视这些野生动物,发现受伤的黄羊,就会立即送到救助点进行治疗。”宝东力是科右前旗野生动物临时救助点的负责人。他介绍,几年前,为更方便牧区野生动物保护,科右前旗林草局便在宝东力所在的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敖都嘎查附近,设立了野生动物临时救助点,这也让他成为当地的“黄羊医生”。
2023年以来,为精准掌握黄羊动态,科右前旗林草局创新构建“人工巡查+点位监测”立体化监测体系。工作人员和牧民顶风雪、踏草原,加大对黄羊栖息地、集群活动区的巡护频次,不放过任何一处异常情况;同时在黄羊集中区域设立3处投喂点,安装3处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黄羊迁徙、觅食、集群状态,确保“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截至目前,已出动巡护人员1000余次、车辆200台次,投喂牧草40万公斤、饲料4.5吨、牧业盐3000公斤,充足的物资保障让黄羊平稳度过寒冬。

科右前旗林草局设立的黄羊保护救助站
“我们积极开展黄羊专项保护及救护工作,在黄羊聚集地建立了3个黄羊保护救助站,每站配备人员2名,确保黄羊安全越冬。遇到‘落单’黄羊,都会把它们抱回救助站。野生动物救助站的成立,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全面,为面临生存危机和生命危险的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截至目前,全旗累计救助受伤黄羊433只,助力黄羊度过了寒冬。”科右前旗林草局野生动物保护救助股股长白丽娜介绍,近年来,林草部门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展板等形式,深入社区、农村牧区开展宣传活动,向农牧民和过往群众宣传黄羊保护知识,提升群众保护意识,坚决禁止偷猎行为。

阳光下可爱的黄羊
从迁徙途中的“过客”,到安家落户的“居民”,千余只黄羊在兴安盟实现稳定栖息。这既是当地林草部门和牧民群众长期守护的结果,也反映出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茫茫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仍在延续,生态保护的成效正不断得到印证。 (文:王永生、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