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草,一头牛,一条链!看兴安盟如何“草”创致富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10-03 21:02:08丨来源:岭上兴安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金秋时节,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鸿安大庙牛羊交易市场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兴安盟雅龙牧业有限公司经理郑生化干劲十足:“家门口有了大型交易市场,牛源有保障;草产业园供应稳定,扩大养殖规模更有底气。”

已加工完成的揉丝玉米秸秆

雅龙牧业年采购草料约800吨,常年存栏肉牛700头,年出栏1000头,年收益达300万元。在科右中旗百利舸园区,像这样的企业已有7家。自2018年以来,全旗肉牛存栏量从26万头跃升至55万头,养殖户由1.5万户增至近4万户,合作社从200家发展到600余家。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兴安盟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京蒙协作机制,精准构建“一棵草到一头牛”全产业链的成果。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拥有2600万亩优质草场,位于北纬46°“黄金肉牛带”。近年来,兴安盟坚持市场导向,在中央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支持下,聚焦产业链短板,精准投入资金与技术,推动肉牛产业向集群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打草机在种植基地收割牧草

2021年,中央宣传部引进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带动鸿安、中博农等企业相继落户。京蒙协作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支持科右中旗肉牛产业发展,并依托首都科技资源,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畜牧业协会等机构提供智力支撑。

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农户和合作社发展,并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自2023年5月投产以来,屠宰肉牛3.7万余头,销售额约7.5亿元;精深加工优质牛肉1.1万吨,销售额约7.7亿元,产品销往东三省及广东、福建等地。”华阳牛业副总经理王治涛介绍。

科右前旗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

随着肉牛产业壮大,饲草需求持续增长。兴安盟委、行署统筹科右前旗、科右中旗,布局建设现代草产业园区。2022年11月,科右前旗草产业园建成投用。北京海淀区投入京蒙协作资金774万元,撬动各类资金9226万元,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参与设计论证,建成占地44.15万平方米,集加工、交易、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综合性草业园区。

园区地处蒙古国、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科尔沁四大草原交汇处,服务全国畜牧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草种业“芯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羊草之乡”实验站和种质资源圃建设,收集全国15个省份700余份草种进行扩繁筛选。园区建有8座库房,具备秸秆揉丝、草种生产、中央厨房加工及应急储备等功能,拥有全国唯一的中科羊草种子包衣生产车间,相关产品已销往河北、甘肃、新疆等地。

科右中旗鸿安大庙牛羊交易市场

“近年来,我盟启动首个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创建,在自治区和盟委、行署高位推进,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兴安盟农牧局局长李振林介绍,“草价已提升至每吨700元左右,既缓解草原过牧压力,又促进农牧民增收。”目前,该园区已成为自治区功能最全、体量最大的草产业园区和全国最大羊草制种中心,集聚企业80家,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投产以来,实现产值1.58亿元,纯利润15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人均增收1.2万元,秸秆转化率由40%提升至90%以上。

2023年12月,科右中旗草产业园建成,投入京蒙资金1695万元,撬动各类资金4305万元,占地86.9亩,重点服务本地养殖。两旗草产业园可储备饲草32万吨,保障全盟均衡供应与抗灾能力,通过“化草为粮”助力粮食安全。科右中旗园区种植5000亩羊草修复沙地,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生态支撑。

肉牛屠宰加工生产车间

如今,兴安盟已形成从种子研发、品种选育、饲料生产,到肉牛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流通的全产业链闭环,构建起上下游衔接、农科教结合、企社户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依托中央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乘着科技赋能与产业链整合的东风,兴安盟正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步伐,让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全国,为区域振兴和国家农畜产品供给贡献“兴安力量”。 

(图/文:东立、曲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