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草原,风吹草浪涌。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第二医共体总医院中医院区的诊室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医学博士许静正为一位蒙古族老人把脉问诊。老人长期失眠头晕,经许静辨证开方调理后,老人的失眠头晕逐渐缓解。“这是我近10年睡的第一个好觉。”老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草原百姓对医者最真挚的信赖。从首都北京到北疆大地,许静放弃三甲医院的安稳岗位,作为援蒙医疗队员,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健康守护的故事。
作为202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七批援蒙医生,许静到扎赉特旗便一头扎进了中医院区的工作中。报到第一天,她和科室医护人员围坐在一起,细致了解科室运行现状、诊疗特色与发展瓶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待加强”“中医特色技术推广不足”等问题,也写满了“开展头晕头痛专题培训”“建立卒中康复路径”等工作计划。“帮扶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植下‘造血’的细胞。”许静常说,只有让当地医疗水平真正提上来,才能实现长久的健康守护。秉持这一理念,许静开启了忙碌的帮扶日程。
在医疗帮扶的日子里,许静的脚步从未停歇。门诊室里,她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从症状描述到病史追溯,她总能捕捉到关键信息;病房查房时,她会结合病例细致讲解中医辨证思路,手把手教年轻医生望闻问切;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她会围绕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等常见病,系统讲解规范化诊疗方案,用一个个真实病例拆解中西医结合的施治逻辑。扎赉特旗第二医共体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徐敏说:“许静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更传递了精益求精的医疗理念,让我们明白行医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治好一个人,就能赢得一个家族的信任。”许静对此有着深切体会。2025年7月,大面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白大爷慕名而来时,他肢体麻木无力,还因视野缺损整日情绪低落,夜夜被噩梦缠绕。许静结合西医神经康复理念,辅以针灸、耳穴压豆等中医疗法,为老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三周后,老人不仅肢体力量有所恢复,睡眠也从每晚2小时延长到5小时。“许医生的诊疗方案科学精准,为我缓解了病痛,感谢许医生!”白大爷激动地表达着感谢。如今,白大爷的子女、邻居有了病痛,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北京来的许医生”。
除了院内工作,她还将健康服务延伸至草原深处。她跟着医疗队走进偏远嘎查村,在牧民家中搭起临时诊台,还教会当地医生如何用简单的艾灸方法缓解症状。“让健康像牧草一样铺遍草原,这是我们援蒙医生的心愿。”许静说。
从繁华都市到草原深处,许静的故事是京蒙医疗帮扶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土地上,像她这样的援蒙医生还有很多,他们带着技术与真诚而来,用一个个日夜的坚守,架起跨越千里的健康桥梁。如今,扎赉特旗中医院区的脑病诊疗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不用再长途奔波求医。正如许静心中的期盼——让健康的种子在草原扎根生长,守护这里的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文: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