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木齐村:历经千年的珍贵历史遗存

发布时间:2025-08-01 17:50:00丨来源:中国日报网 丨作者:陆中秋丨责任编辑:

该经堂壁画除了有藏传佛教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以外,还具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

中国日报网青海玉树电(记者陆中秋)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尕朵乡卓木齐村位于长江源头——通天河谷地,相传是当年蒙古人安兵扎寨的大本营(“格秀”藏语意为军营遗址,“卓木齐”意为大村庄),曾是元代蒙古人在称多地区活动的中心地带,也可能是元朝在此地区设置的大驿站之一。坊间相传,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人口聚集、文化交融、茶马互市的集贸重镇。

参观者在历经千年的壁画前驻足凝视,无不为之折服(摄影:陆中秋)

卓木齐古村落是先民亘古传承的以石砌建筑文明为代表的“石砌民房”古村庄。这里的每一座房屋,都是由一片片青石垒砌而成,这种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六世纪的附国和吐蕃东部的东女国时期。该村于2013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评为“青海最美村庄”,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历经千年的元代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摄影:陆中秋)

这里有一座被嘛呢石墙、白塔、经幡、转经轮所环围着的祠堂,名叫“格秀拉孔”也就是现在所处格秀经堂千年壁画。该经堂高约5、6米,属单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东西长约35米,南北宽约15米,坐南朝北,是一里一外的大套间。

历经千年的元代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摄影:陆中秋)

从外间至內间,四壁都绘满了彩绘壁画,经专家认证该经堂有800至1000年的历史,该经堂壁画除了有藏传佛教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以外,还具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该经堂由蕃襄雍珠嘉措所建,后由蒙古人格秀丹增秋嘉加固修复。

历经千年的元代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摄影:陆中秋)

部分壁画内容绘画风格与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内容较为相似,甚至有部分专家及学者称此壁画与莫高窟壁画为同一时间的产物,因此这里又有玉树小敦煌的美誉,充分彰显了格秀经堂壁画的历史渊源和研究价值。

历经千年的元代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摄影:陆中秋)

格秀拉康壁画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传说在苯教前期,咒师永珠江才的大神鼓滚落至此,神鼓旋停之处便成为格秀经堂选址,此山也得名永珠江才神山。当时正处于黑苯教时期,杀牲血祭之风盛行,到白苯教时期,人们不再举行血祭,改用动物图像或雕塑来取代,神鸟雕塑祭拜神山的习惯一直保留,这些苯教文化元素为后来壁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历经千年的元代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摄影:陆中秋)

格秀拉康后来逐渐佛教化,成为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壁画融合了当地苯教和后期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元素,体现着苯教时期以及后期藏传佛教壁画的综合艺术特色,其佛像造型、色彩渲染等多有密宗特征。壁画属于萨迦时期的久吴岗派,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专家推测其或源于元朝。这与历史上元朝对当地的统治和宗教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元代帝师八思巴在青海一带活动,促进了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等的融合,这种文化交流在格秀拉康壁画中得到了体现,也为考证八思巴在青海的活动提供了素材。相传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修建128座经堂,格秀家族将七姐妹的所有嫁妆悉数供奉,用以扩建格秀经堂。虽历经岁月变迁,经卷、佛像等大量遗失,但壁画仍有残存,其艺术价值逐渐被重视,“格秀经堂”及元代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的史料作用。

尕朵乡卓木齐村2013年被列入“青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摄影:陆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