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的曙光花海景区,百合花绚烂绽放,成片花海随风摇曳,沁人心脾的幽香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拍照。
游客驻足赏花
来自乌兰浩特市的游客张晓秋专程驱车前来:“曙光楼气势恢宏,花海美景让人不虚此行!”
每年6月中旬开始,曙光花海景区内的芍药、射干、百合花陆续开放。7月中旬正是百合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最佳赏花期。花海中栽植的百合、射干、芍药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够形成持续多年的观赏效果,减少每年重新种植的成本。
曙光花海景区
作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该花海配套建设了曙光楼、七彩滑道等设施,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已成为集自然风光、休闲娱乐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西瓜成熟上市
距花海不远处,曙光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内92亩连栋温室迎来丰收。大棚内,皮薄瓤红的“美都”麒麟西瓜已成熟上市。产业园负责人王益聪介绍:“产业园分三批次种植,以确保持续供应。每亩产量可达5000斤至6000斤,产值达1.6万元以上,销售期可持续至9月上旬。”
温室实现智能控温与通风
“科技赋能是保障品质的关键。园区引进了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实现智能控温与通风。通过按键即可完成通风与灌溉操作,每株藤蔓精准保留单瓜,确保果实品质稳定。”王益聪补充道。
丰收的瓜田也孕育着致富的希望。太平乡曙光村村民姜爽在大棚内娴熟地进行授粉、打叉作业:“这里日薪可达140元,离家近还能学到技术,将来我自己也可以尝试种瓜。”姜爽介绍,园区里像她这样的务工人员,日常有20余人,高峰期可达25人。
作为国家级综合性产业示范区,近年来,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深入实践“种植+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北部1.4万头安格斯肉牛养殖项目不断壮大牛产业发展;南部设施农业区采用物联网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节水率高达40%;中部花海与瓜田共同构成旅游核心区域,形成“春夏赏花、四季品瓜”的全季旅游业态。
这种“牛粪肥田—饲草养牛—农旅增值”的循环发展模式,不仅培育出年产500吨高端果蔬的“甜蜜产业”,也激活了年接待10万人次的“赏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用实实在在的“产值”诠释着乡村振兴的鲜活内涵。
(文:曾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