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草原望北京,一望无际国泰安宁……”悠扬的歌声在兴安盟广袤的草原上飘荡,一场跨越千里的健康接力正悄然上演。
自2022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蒙的号角吹响,一批批来自北京的医疗精英带着满腔赤诚与精湛医术,奔赴内蒙古兴安盟。他们的使命清晰而坚定:不仅要治好眼前的病,更要为草原留下“带不走”的健康守护者——为兴安盟培养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锻造一支扎根当地的过硬医疗队伍。
“组团式”帮扶团队开展义诊
2024年冬日清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卫生室门口,66岁的刘福田大爷拄着拐杖,早早在此等候。多年来,脑血栓、糖尿病和高血压如同大山,压得老人苦不堪言。听闻北京专家到来,老人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北京丰台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队长闫菊细致入微地为他检查,并耐心讲解用药和饮食调理方法。“讲得明明白白!我这把老骨头终于不用折腾去旗里看病了!”刘福田朴实话语里的轻松,正是“组团式”医疗帮扶在兴安盟最动人的回响——“患者不动专家动”,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农牧民家门口。
“我们帮扶团队五位成员深入一线,通过坐诊、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手把手‘师带徒’,帮助扎赉特旗人民医院提升诊疗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闫菊介绍道。
“组团式”帮扶,关键在“团”。它精准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际需求,针对受援医院的短板,选派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医疗团队,打的是“组合拳”。来自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丰台医院的帮扶队员正是带着这样的“作战方略”,奔赴兴安盟这片热土。
扎赉特旗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救治心梗患者
在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麻醉科医生苏莉已成为当地麻醉团队信赖的“主心骨”。从基础理论到复杂手术的操作技巧,她都倾囊相授。“这里的医院规模虽比不上大城市,但手术种类多、强度大,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90多岁的老人,病情往往复杂棘手。”苏莉坦言挑战不小,但看到团队日益精进,能从容应对各类手术和突发状况,是她最大的欣慰。
帮扶,是责任,更是双向奔赴的幸运。北京帮扶团队倾注心血、智慧与真情,努力将外部“输血”转化为自身“造血”,让高水平医疗技术在草原生根发芽、薪火相传。兴安盟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也积极携手北京团队,共同推动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科右中旗人民医院在学科、人才、技术上的全面跃升,专科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扎赉特旗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开展多科联席会议
地处偏远的科右中旗,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兴安盟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郭喆担任“组团式”帮扶科右中旗人民医院队长后,带领团队深入临床一线。“时间就是生命,急诊能力是关键。”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利用休息时间授课、示范手术,一对一指导、组织病例讨论……汗水浇灌下,科右中旗人民医院的急诊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兴安盟的辽阔草原,铭记着白大褂们奔波的足迹;牧区的袅袅炊烟,诉说着医者仁心的温度。“组团式”帮扶的“健康暖流”正悄然重塑兴安盟的医疗格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焕发新活力,诊疗能力不断攀升;群众看病不再难,好医生近在咫尺。从北京到草原,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让“健康中国”的星光,遍及兴安盟的每个角落。
(文:王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