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氢储”协同发展!兴安盟如何把新能源玩成“王炸组合”?

发布时间:2025-05-09 13:50:00丨来源: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在这个春天里,清洁能源的“春风”吹绿了岭上兴安。一片片光伏板覆盖在广袤土地上,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排排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在风的吹动下缓缓旋转;全球最大规模的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核心装置——合成气制备关键设备生物质气化炉成功完成吊装……   

2024年,兴安盟31个能源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6.3亿元以上,占全盟重大项目投资额的28%。电力总装机达到954万千瓦,同比增长9.7%,其中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666万千瓦,占比70%;在建装机108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074万千瓦,占比99.4%;待建装机498万千瓦,全部为新能源。总发电量达到2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4%,占比54.5%。   

绿水青山间,兴安盟追“风”逐“日”,向“新”而行,以风电、光伏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在这片绿色净土上高歌猛进。

乘“风”而起

兴安盟新能源资源较为富集,风、光、水、生物质资源匹配度好。风电可开发规模800万千瓦,全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6—8.5米/秒,年平均利用时间超2800小时,风功率密度400瓦/平方米。这里无破坏性风速,非常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极佳条件。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高耸在山巅

暖春四月,站在连绵起伏的浅山丘陵上极目远眺,701台风电机组乘风而舞,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随着国内最大陆地风电基地——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兴安盟建成投运,兴安盟的风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强势。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每年提供清洁电能可达10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同时,项目全寿命周期对兴安盟地区税赋贡献超过50亿元。   

中广核兴安盟集控中心

走进中广核润泽风电场主控室,一台台电脑屏幕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记录实时数据。“这是风机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场所有风机的风速、发电总量以及单台风电机发电量。”工作人员一边点击鼠标一边介绍,系统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风机,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颜色不同,一秒识别风机实时状态。  

润泽风电场副场长焦德健介绍,该风电场于2022年6月29日投运,风电机组年平均利用率达3600多小时,这一数据较全国陆上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约2200小时)高出60%以上。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兴安盟凭借其丰富的风力资源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为配套风电项目的开发与运维,一座崭新的风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在兴安盟建成。

兴安盟大金重工有限公司风力发电塔筒生产车间,工人紧张有序工作

走进位于兴安盟经济技术园区的兴安盟大金重工有限公司风力发电塔筒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大型龙门吊紧张而有序作业中,工人们紧锣密鼓地操作着专业设备制作塔筒,洁白的成品塔筒被吊装上车,即将运往风电基地进行安装。  

“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包括我们企业在内的风机生产企业协调了风机订单9亿元,我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中。”兴安盟大金重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孙丽萍说。

向“光”而生

兴安盟太阳能资源富集,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伏可开发规模1100万千瓦,年均水平面总辐射量为1648千瓦时/平方米,光伏发电年平均利用时间超过1510小时。

中广核兴安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现场巨大的光伏矩阵

在中广核兴安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一期光伏50万千瓦现场,一排排巨大的光伏矩阵在光照下泛着粼粼波光,犹如一片蓝色海洋。两名工作人员在光伏矩阵间来回穿梭,认真查看光伏板有没有损坏缺失,排查检修测控柜相关组件是否正常,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中广核兴安盟防沙治沙和风光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总投资约128亿元。根据实施方案,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90万千瓦,二期80万千瓦,三期130万千瓦。目前有效治沙面积已达15万亩,规划到2030年达到47.2万亩。“一期90万千瓦项目分为风电40万千瓦及光伏50万千瓦,光伏50万千瓦项目采取‘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模式,种植了紫花苜蓿、冰草等5种适合当地土质的草种。”一期光伏50万千瓦项目经理卢伟光说。 

在兴安盟,通过“光伏+帮扶”模式,阳光变成“真金白银”。近期,在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分布式光伏帮扶电站项目施工现场,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突泉县分布式光伏帮扶电站项目于3月13日开工,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工程进度的30%,预计5月30日之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实现并网送电。”朝阳天兴电力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田剑东介绍说,突泉县分布式光伏帮扶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6.13兆瓦,采用700瓦特峰值双面双玻单晶硅光伏组件固定支架方式设计,分为8个项目区,通过“光伏+帮扶”模式,将清洁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群众增收注入持久动力。

“氢”风徐来

绿色打底,发展更优。兴安盟立足资源禀赋,用足“新能源”,培育“新势力”,答好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兴安答卷”。  

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建设现场

近年来,兴安盟深入实施“新能源+氢能”产业集群工程,大力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制氢、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氢能推广应用,加强引导氢能产业全链条、全过程的绿色化,优化氢能制备工艺和发展方式,助力传统化工、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三基地(乌兰浩特、科右前旗及扎赉特旗风光制氢基地)、二走廊(通兴天然气掺氢长输管线、扎鲁特旗-乌兰浩特绿氢输送支干线)、一园区(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绿氢应用示范区)”的氢能产业布局。  

4月15日,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核心装置——合成气制备关键设备生物质气化炉完成吊装,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全面设备安装阶段,计划6月份全部安装完成并进行中交。  

本次吊装的生物质气化炉是全球首套压力最高、处理量最大的气流床水冷壁半废锅的生物质气化炉,可以满足年产25万吨甲醇的气化产能。项目投产后,将是全球第一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绿甲醇生产到销售商业闭环的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家取得绿甲醇国际市场销售合同的企业。  

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是打造高地的重要支点。  

兴安盟已被自治区确定为绿氢、绿甲醇示范基地。为做大做强“绿色氢氨醇”产业示范基地,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构建“垂直共生、树状发展”的产业生态,以打造产业链为基础,以合成气为生态共生纽带,推动形成“风光电站—玉米精深加工—合成气—绿氢氨醇”闭环产业链,实现“绿色化工品+绿色能源”双轨驱动发展模式。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要确保‘第一桶’纯绿色甲醇在园区产出,为绿甲醇行业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经验。同时,我们还将加快推进其他氢氨醇项目尽快落地,夯实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氢氨醇’产业示范基地的‘四梁八柱’,为推动相关产业更好地实现协调联动发展提供‘兴安方案’,积累‘兴安经验’。”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天宇介绍道。  

“风光”无限好,澎湃“绿”动力。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兴安盟正以“追风逐日”的奋进姿态,在广袤的绿色净土上绘就新能源发展壮美画卷。当清洁能源的脉动与高质量发展的节拍同频共振,兴安盟不仅为祖国北疆筑起绿色屏障,更以“风光氢储”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蹚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路。(文:王永生、韩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