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昌隆玉朱种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丽丽以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科技是郭丽丽发展甜糯玉米产业的“金钥匙”。她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23个玉米新品种试种,筛选出3个优质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投入智能设备,从杀虫灯到土壤检测仪,全方位提升种植科学性;加工环节配备先进设备,日加工15 - 20万根,还联合科研机构推出玉米须茶,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业发展让乡亲共享红利。在郭丽丽的带领下,合作社种植面积从300亩扩至2000亩,将工厂建在田间地头,缩短玉米加工时间,带动200余位村民就业,90%员工月均增收5000元。此外,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签订订单,带动周边千余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每年为7个村分红28.25万元,让更多乡亲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郭丽丽坚持绿色发展,选用优质抗病虫害种子,推广绿肥种植和农家肥,循环利用秸秆,合作社的绿色鲜食玉米售价提升150%。同时,她打造玉米主题研学中心,策划采摘节,融合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推动农文旅发展。疫情期间,她带领合作社捐赠超十万元物资,尽显企业担当。
郭丽丽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新农人的责任与风采。
(来源:兴安盟工会,海报:纪凤羽,整合: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