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链”起内蒙古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2-25 13:35:00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

“我最初到内蒙古创业的时候,不仅享受到免租金、水、电等政策,自治区团委还积极协助我办理各种手续,为我免去后顾之忧,让我感受到了真诚的帮助和关怀。”北京恒都(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高巍感叹道。2022年,他毅然放弃北京打拼十多年积累的资源,奔赴内蒙古开启创业之旅。

这一抉择背后,是内蒙古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它像一块强力磁石,让像高巍这样怀揣梦想与抱负的青年投身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也让这片广袤大地与广大青年紧密相连,实现双向奔赴。

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而内蒙古深知,只有用极具吸引力的政策、贴心的关怀和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留住更多青年人扎根西部,延续内蒙古发展的火热势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着力完善富有地方特色、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搭建宽广舞台。特别是2024年7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将“草原英才”工程全面升级为“英才兴蒙”工程,进一步彰显了对人才的尊重、爱惜。

创业之初有培训、租房购房有补贴……2024年,呼和浩特为青年人才定制的一系列“政策服务礼包”,在各个人才政策宣推会上可谓“吸睛十足”,“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等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套餐吸引了众多毕业生驻足。

“岗前培训让我们对工作不再手足无措,租房购房补贴减少了经济负担。这样实打实的引才政策特别有吸引力。”招聘会现场,大学生们由衷赞叹。

除此之外,全区各盟市、各部门纷纷亮出“引才法宝”。企业吸纳社保补贴,为企业注入引才动力;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进一步激发创业者的活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人才融入得更加便捷……这些暖心政策,让广大青年人才充分享受“北疆礼遇”、感受内蒙古的诚意与热忱。

梧桐树已栽,唯等凤来栖。祖国北疆大地,有政策、有服务、有市场、有产业,早已成为青年人才创业兴业的热土。“今天的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自治区团委书记乔礼说。

青年因机遇而相逢,西部因活力而繁荣。“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也为众多高校学子打造了独特成长路径,见证着内蒙古与无数青年最美好的双向奔赴。2003年以来,累计16831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内蒙古,开展脱贫攻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卫国戍边、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等领域志愿服务,60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内蒙古。

张宇便是其中一员。9年前,北京化工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张宇通过西部计划项目来到通辽市科左中旗支教。2023年,张宇来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韩家窝堡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在韩家窝堡嘎查返贫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后,张宇又在2024年10月主动请缨,去往条件更为艰苦的协代苏木西毛都嘎查。

张宇说:“我与内蒙古的缘分起源于西部计划,这些年,内蒙古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亲眼看到了内蒙古乡村发生的变化,看着百姓越来越好的生活,感觉自己的付出都值了。”

同时,内蒙古各高校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办好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泛开展就业育人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求职实践能力。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于荣娟表示,接下来将在深入推进“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活动基础上,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了解重点产业行业用人需求,深入推进“万企进校园”等专项行动,高频次举办分行业、分层次、跨地区招聘活动,进一步挖掘毕业生岗位资源。

如今,内蒙古正凭借一系列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的举措,全方位为青年人才服务。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将人生坐标锚定于内蒙古,用青春与热血、知识与智慧浇灌祖国西部沃土时,一幅青年与地区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