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输送清洁水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三江之源”。
坚守在高原的生态一线工作者们,守护万物生灵,保护美丽家园,他们用实际行动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青海创造性地设立了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全省14.6万牧民放下了牧鞭,吃上了“生态饭”,当上了管护员。
2021年10月2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在扎陵湖畔巡护(摄影:新华社记者李占轶)
桑周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名生态管护员。“巡山的过程中,如果看到野生动物,要拍照记录下来,是作为生态管护员的责任。”他说。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和桑周一样,很多人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得益于国家公园建设,众多牧民成为了生态管护员,从草原利用者成为保护者。
这是5月26日拍摄的沱沱河(无人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张龙)
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流经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年近60岁退休教师新文是唐古拉山镇的第一位民间河长,他不计报酬,以奉献和热爱守护水清岸绿。
“我们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家乡,家乡干净一点,自己心里也高兴。”新文说。
5月26日,沱沱河管护员新文在沱沱河边捡拾垃圾(摄影:新华社记者张龙)
沱沱河畔,还有一个我国海拔最高的探空气象站——沱沱河气象站。这里地势高寒,空气稀薄,但坚守在沱沱河站的气象人始终无惧风雪严寒,扎根高原,在距离蓝天最近的地方,观测着无人区里的风云变幻。
沱沱河气象站站长苗培林介绍,“我们这个站主要是对下游台站的监测,提供主要的数据来源,为青藏高原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主要的依据。这两年国家对于我们这个站扶持力度大,新建了宿舍、值班室,整个基础设施这些都挺好的。”
沱沱河气象站工作人员在可可西里开展生态气象观测(青海省气象局供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生态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今天的青海,“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国家公园建设走在前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于山水间铺展绿色画卷,在孕育壮阔三江的大地上,生态向好皆美景,人与自然共和谐。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年保玉则一角(无人机照片)
(记者:李占轶、张龙、王艳)